
11月25日上午,2025中国汽车零部件新质生产力产业对接大会暨2025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年度大会盛大开幕!

国家信息中心汽车市场处副处长、高级经济师在会上,为参会的700余家企业及代表做了《十五五期间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速记整理):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么一个零部件行业高规格的会议。
既往的时候参加这种会议的场合不多,对咱们同行接触也是比较有限的。但是经过今天上午,特别是拍照这个环节,我深入环境体会到了咱们这个行业是一个特别团结奋进、并肩战斗,能够在一起抱团取暖的这样一个很有凝聚力的团体,感觉非常的现实。然后对汽车零部件行业也是非常有感情,因为党中央国务院对零部件行业非常关注,认为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我们汽车强国的一个基础。
今天上午按照主办方的安排,我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十五五期间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些大致的脉络。
一、讲十五五之前,我们先简要对十四五的情况做一下回顾。
我们在2017年的时候汽车行业曾经达到过一个销量的峰值,此后进入第一个进入普及期的调整的周期,这一调整就是好几年。从十四五期间,每一年都是在增长的路径上,特别是从23年,我们已经再创高峰,连续两年创高峰,今年预计整个行业的销量能够达到3400万辆,这样的话,我们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双轮驱动的情况下,来到了汽车行业非常辉煌的高点。
国内乘用车市场,因为它体量大,占了绝对的主力,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乘用车市场的波动也牵动人心,我们从2017年开始经过八年的调整,预计今年能够达到2460万辆,重回到我们历史的高峰,这个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过于乐观,从目前行业大的发展,特别是市场趋势来看,目前经济环境下,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汽车行业能够重新回到高点和峰值,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在推动。第一个因素是政策的促进,从政策来看,过去两年通过以旧换新政策,给汽车消费进行了2500亿补贴,这块每年拉动的新增额度都在200万辆,今年可能会达到300万辆,所以这个支持力度非常大。
第二个因素是目前的供求矛盾,我们看到市场需求不景气的时候行业开始自救,通过以价换量,进入到价格内卷和竞争的模式,正常情况下每年汽车的降价幅度是1-2%左右,但是23、24年连续两年有10%的降幅,三年下来有20%多的降幅,拉低了整个购车的门槛,支撑了我们目前销量的持续回升。另一方面,对于行业的经济效益而言,大家其实都有感觉的。
第三个因素,尽管我们总量幅度在放缓,但是我们结构上变化非常剧烈,能够跟上这个结构很不容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新能源汽车大兴其道,这次新能源汽车正好在十四五期间,来到了S曲线最陡的阶段,新能源的加速对整个行业造成了天翻地覆的影响。第二,出口量,2020年之后国内国外经过疫情,产生了20%多的内外价差,导致原本不是做汽车贸易的都纷纷加入进来,想要做一下海外的汽车贸易,在这个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走强了,我们看到出口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连续五年平均的增速在40-50%。第三,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202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大概在650万辆左右,到今年年底估计会达到1500多万辆的水平,这个跃升也是非常迅速。
我们这一轮汽车行业起来,尤其是结构上的优化,不是传统燃油车时代没有零部件做基础的,这一轮我们确实是在电动化、智能化这块,从底层基座就进行突破。以动力电池为例,新能源,包括动力电池,我们的全球市场占有量都是非常高的。中美谈判我们很重要的牌是稀土牌,我们这块是非常具有谈判能力的。我们最近看到动力电池这块,我们也在纳入到相关的一些考虑,以目前我们这几块,基本上都是在90%左右的全球占有率来讲,这块也是我们在进行外贸谈判当中可以进行有效谈判的筹码。
第四个因素,内卷问题受到高度关注。目前汽车行业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供求不平衡之后出现的内卷问题,汽车机械相关行业里面一共是六大行业,汽车制造业在过去几年的利润率下降是最快的,目前最新的数据应该也是如此,这个跟前面讲到的连续三年下来20%多的降价有密切的关联。我们看到很多车型的价格变化是不敢想象的,前些年买车不觉得它是金融投资的属性,现在看买早了真的会亏很多。不光是新能源车降价很多传统燃油车价格下降也让人触目惊心。主机厂在一线,主机厂抗不住之后,就会把价格压力向下向上传导,最难的是下游行业和上游行业,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汽车产品的生命底线,也是我对在座各位表达敬意的地方。比如说汽车行业的有息负债,国外的财报大体是40-60%的有息负债占比,从国内的情况来看,新势力大概占20-30%是有息负债,传统自主品牌的有息负债大体占10%,个别企业到个位数。企业的平均账期,日本企业做的最好,大概45天左右,我们国内企业大概在150天左右。
二、十五五汽车产业趋势分析与研判。
这块我讲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总量,现在十五五里面有一句话,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这块对汽车行业同样适用,特别是量的有效增长,我们看到会比较具体。
从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千人保有量到今年,乘用车可能会达到250,乘用车经过150之后它的发展不是单边向上,会比较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外部压力的环境影响开始产生波动。同时我们也看到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人口总量在减少,家庭结构,晚婚晚育在增加,1人户、2人户比例在提升,这个为持续高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我们也看到,十五五期间还是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这个增长还会向潜在的增长速度进行回归。我们不排除十五五期间个别的年份出现零增长或者负增长,但是整体上大家还是要看到当前这个发展阶段,跟我们未来的饱和水平千人400辆,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中国的市场空间还是向上的,我们判断汽车的年销售峰值可能是3500-4000万辆的水平。
我们这次经历了中美的摩擦1.0,然后疫情,然后中美摩擦2.0,中间房地产行业也进行了调整。八年之内我们恢复过来,而且跌幅是比较浅的,这个跟我们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密切的关系。
从结构方面,想做几个大胆的判断,主要是围绕着乘用车做的判断。我们认为十五五延伸到十六五,有三个3:7。
第一个3:7,油车和电车的比例。我们在十四五期间见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个颠覆性技术在扩散过程当中经过S曲线最陡的那个坡度,到十五五会怎么样?我们认为它还在上升,但是上升的坡度会趋缓,我们认为十五五到十六五的期间会来到70%,我们认为政策调整对行业放缓起到比较重要的因素,另外环境也会出现一些瓶颈限制。底层向上推动渗透率上升的因素依然非常坚实,包括电动车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九五后先进的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人口进入到购车年龄里面,他对新能源的偏好还会推动整个市场份额的提升,另外各种场景的深化应用,这是对整个智能电动车渗透给出一个底层的向上的保证。
第二个3:7,合资和自主的比例。我们估计十五五可能会到70%,这个有可能中间会超过70%,然后我们再回到70%,从长期来看还是会有一个70%。这一轮,我们现在是一个本质性的变化,而且是不可逆的。
第三个3:7,国内和国外的比例。我们判断大的汽车口径,目前在国外的销量只占整体产量的16%,将来我们判断应该会达到30%,稳定在1000万辆左右的规模,这对我们所有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最后,我们认为十五五期间产生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在十五五期间格外重要,对内主要是行业利润率回归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另外是对国际这块,我们要提升品牌的认知度,要提升品牌形象,同时要提升中系品牌的全球市场份额,这是主机厂和上下游供应链共同担当完成的任务。我相信接下来政府会把整治内卷之争久久为功,加快推动行业的兼并整合,同时我们会看到质量的标准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行业的秩序会进一步规范,同时我们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行业进行升级、改造和创新,以便于我们实现高质量增长,回到我们之前健康发展的利润水平当中去。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做好几件事。第一,保持战略主动,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综合部署,多方协同,掌控节奏,构建整零协同、竞争力强,体系完整的国内完整产业链。第二,强化引领能力,坚持科技创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扩大技术领先优势,提升产品品牌价值,显著提高汽车产业发展势能,应对全新国际竞争局面。第三,优化方向格局,加快企业整合重组进程,加大规范整治力度性良性竞争。第四,有序走向国际,强化资源统筹与政策协调,引导企业有序开发国际市场,逐步提升国际化发展能级,上下游企业强化协同,绑定全球资源,融合形成全球化产业生态。
我们相信在十五五期间,所有汽车上下游产业生态的同仁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将迎来汽车强国的更进一步的跨越,迎来我们辉煌的新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