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号召烘焙行业同仁发挥地方特色食材优势 研发特色文旅烘焙产品促进乡村振兴的倡议书

关于号召烘焙行业同仁发挥地方特色食材优势
研发特色文旅烘焙产品促进乡村振兴的倡议书
各位烘焙行业的同仁们:
大家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街角的面包房,当节日的蛋糕承载起团聚的喜悦,烘焙行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食品生产范畴,成为连接生活美学与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涵盖面包、蛋糕、中点、伴手礼等多品类的朝阳产业,我们既享受着高频消费场景带来的市场红利,也肩负着推动行业升级、助力社会发展的时代使命。
当前,行业发展正面临一个关键的转型节点: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同质化导致的内卷现象愈发明显——相似的配方、趋同的口味、雷同的包装,不仅让消费者渐生审美疲劳,更制约了行业的创新潜能。在此背景下,国家倡导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长着数不尽的特色食材,东北的山珍、江南的水产、西南的野果、西北的杂粮,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正是我们突破同质化困境的 “金钥匙”。
将地方特色食材与烘焙工艺深度融合,更能开启“文旅+产业+乡村振兴”的全新格局。云南鲜花饼让可食用花卉成为乡村致富的 “香饽饽”,北京栗子饼将山区板栗转化为城市餐桌的经典味道,贵州酸汤肥牛面包让苗家酸汤走出大山,蓝莓蛋糕带动了东北林区的种植产业…… 这些成功案例印证了一个真理:一款融入地域特色的烘焙产品,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地方文化的名片,能形成“食材种植——加工生产——文旅消费”的完整产业链,让乡村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农民的辛勤劳作获得更多回报。
作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烘焙公会始终在行动。我们依托覆盖全国的商业平台资源,在历届中点大赛中特设“地方特色食材应用专场”,贵州的天麻粉融入酥点、刺梨汁调配果馅、高原抹茶点缀糕体,这些创新尝试已收获市场的广泛认可;我们组织技术大师深入云南、陕西、新疆等地采风,研发出荞麦千层酥、脆哨面包、枸杞软欧等特色产品,让小众食材走进大众视野。接下来,公会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为行业同仁提供三大支持:一是建立“全国地方特色食材数据库”,收录各地食材的特性、加工方法与烘焙适配方案;二是联合农业部门开展食材溯源合作,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三是搭建“文旅烘焙产品展销平台”,在重点旅游城市设立特色专柜,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市场影响力。
在此,我们向全体烘焙同仁发出倡议:
一、做地方食材的“发掘者” 请走进田间地头、深山密林,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味——或许是赣南的脐橙花、湘西的猕猴桃、太行山区的酸枣,或许是草原的奶豆腐、海边的紫菜,将这些带着泥土芬芳、山海气息的食材,纳入我们的研发清单。
二、做工艺创新的“探索者” 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让地方食材与烘焙工艺碰撞出新火花:用甘肃枸杞酿造天然酵母,让福建龙眼干替代部分蔗糖,将四川藤椒融入咸口面包,把浙江梅干菜转化为酥饼馅料。既要保留食材的本味,又要符合现代烘焙的口感需求,让每一款产品都成为“有故事的美味”。
三、做文旅融合的“践行者” 结合地方旅游特色打造专属产品:为古镇景区设计可携带的茶点礼盒,为少数民族村寨开发融入非遗元素的伴手礼,为红色旅游线路定制具有纪念意义的烘焙食品。让游客带走的不仅是一份美味,更是一段关于地域文化的记忆。
四、做乡村振兴的“参与者” 主动与食材产地建立长期合作,通过“订单农业” 保障原料供应,参与培训当地农民掌握初级加工技术,让烘焙产业链的收益真正惠及乡村。我们可以想象,当贵州的刺梨种植户因烘焙订单扩大规模,当云南的花农因鲜花饼产业增收致富,我们的每一款产品都在书写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
同仁们,烘焙行业的魅力,在于用面粉与匠心创造无限可能;而行业的未来,在于与时代同频、与土地相连。让我们携手并肩,以地方特色食材为笔,以烘焙工艺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描绘出属于烘焙人的精彩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品尝着融入各地风情的烘焙美味时,会记住这份美味背后,是我们对土地的热爱,对创新的执着,对社会的担当!
全联烘焙业公会
2025年8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