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加纳领跑非洲可可升级战:每斤至少多赚2.36美元的中国生意经

中非民间商会
新闻来源: 中非民间商会
查看次数:1106
发布日期:2025-08-13

在全球可可产业链中,非洲一直是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近年来,非洲国家尤其是加纳,通过发展本地加工能力,将可可豆加工成高附加值的半成品,逐步改变传统的原料出口模式。据估算,通过这种升级,加纳每斤可可产品的出口价格至少提高了2.36美元。这为其他非洲国家提供了借鉴,也为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1-6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可可产品总额达5864.77万美元,其中加纳、多哥、科特迪瓦三大供应国合计占比达85.53%。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成为中国主要进口门户。这组数据背后,映射出中非产业链分工的现状与升级的脉动。


一 


商品结构:原料主导与价值分层


中国对非洲可可的进口高度集中于基础原料和初级加工品,其中两大核心品类尤为突出:


未脱脂可可膏(2771.52万美元,占比47.26%):作为单价最高(6.34美元/斤)的进口品,它由可可豆直接研磨而成,保留了全部可可脂和浓郁风味,是生产高端巧克力及精品糕点的核心原料。其高占比与高单价反映了中国市场对高品质巧克力原料的强劲需求。


整颗或破碎可可豆(2477.66万美元,占比42.25%):作为最基础原料(单价3.98美元/斤),主要在中国本土进行烘焙、研磨,加工成各类半成品。其大规模进口印证了中国可可豆加工产业的活跃度。


初级加工品占据约10%份额

全脱脂或部分脱脂可可膏(298.60万美元,占比5.09%):去除部分可可脂后单价显著降低(1.89美元/斤),主要用于生产可可粉。


未加糖或其他甜物质的可可粉(279.09万美元,占比4.76%):由脱脂膏粉碎制成,单价较低(1.44美元/斤),广泛用于烘焙、饮料及食品工业。


其余可可脂、废料及终端巧克力产品进口额微乎其微,不足总额1%。这种高度集中的商品结构揭示了中非产业链的当前分工:非洲承担种植与初级加工(发酵、干燥、部分研磨),中国则聚焦于深加工(精炼、巧克力制造)与终端市场。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中非供应链研究院制图

二 


非洲供应国:发展模式分化

非洲主要供应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出口模式,折射出各自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


1.加纳(2298.64万美元,占比39.19%):价值链升级典范。其出口以高附加值的未脱脂可可膏(1787.38万美元,占其出口77.76%)为核心,辅以可观的可可粉(262.29万美元)。表明加纳已建立较强的本地加工能力,能直接出口高价值半成品。


2.多哥(1562.81万美元,占比26.65%):原料输出型代表。其出口几乎100%为整颗或破碎的可可豆(1562.81万美元)。反映了多哥当前产业阶段仍以提供基础原料为主,本地加工能力相对有限。


3.科特迪瓦(1154.49万美元,占比19.69%):多元化升级进行时。作为全球最大可可豆生产国之一,科特迪瓦出口结构相对均衡:以未脱脂可可膏(911.70万美元)为主,同时出口全脱脂或部分脱脂可可膏(217.80万美元)及少量可可粉(15.97万美元)、可可脂(9.02万美元)。这种多元化趋势显示其正积极发展本地加工,减少原料出口依赖。


4.其他国家:几内亚、尼日利亚、喀麦隆等主要出口原料豆或初级加工品,份额较小。


加纳的成功与科特迪瓦的跟进,关键驱动力在于其政府积极吸引外资建设本地加工厂的政策。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中非供应链研究院制图


三 


中国进口版图:沿海集群效应显著

中国各省的进口数据清晰勾勒出国内产业布局与需求层次:


浙江省(1855.89万美元,31.64%):原料加工枢纽。其进口以可可豆(1581.13万美元,占比85.20%)为绝对主力,依托大型港口(如宁波)和产业集群,将进口豆大规模转化为各类半成品供应全国。


上海市(1616.53万美元,27.56%):高端制造中心。核心进口品是未脱脂可可膏(1245.20万美元,占比77.03%),服务于本地强大的高端巧克力、精品糕点制造能力及高端消费市场。


广东省(454.54万美元,7.75%):高端应用重镇。极度依赖未脱脂可可膏(423.41万美元,占比93.15%),凸显其作为高端食品和巧克力产品重要生产与消费基地的地位。


北京市(597.66万美元)、江苏省(462.78万美元):多元需求综合体。兼顾可可豆和未脱脂膏进口,满足本地加工业与消费市场需求。


这种分布格局是产业集群效应、市场需求层次及港口物流优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中非供应链研究院制图


END
图片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他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时会标明出处。转载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问题,请通过后台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删除相应内容。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中非民间商会公众号

微信号 : CABC2006

新浪微博:@中非民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