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猴面包树见证:经济增速6.9%,塞内加尔,不止是“花生王国”

中非民间商会
新闻来源: 中非民间商会
查看次数:1091
发布日期:2025-08-05







猴面包树是塞内加尔的国树,当地有“养活一棵树,全家不愁吃穿住”的说法。这种树浑身都是宝,果实像面包,种子可榨食用油,具有极强的抗旱能力,甚至能在火灾后神奇再生。猴面包树象征着坚韧、生命力和希望,是塞内加尔人民力量和财富的源泉。在塞内加尔的国徽和军人的肩章上,都能看到猴面包树的图案。


2002年,塞内加尔首次登上世界杯舞台便一举杀入八强,这一惊艳表现让这个非洲国家声名鹊起。而近日,塞内加尔又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随着最后两处军事基地的移交,法国对塞内加尔长达65年的驻军时代正式落下帷幕。尽管未来的非洲或许仍将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动荡,但有一点似乎愈加清晰可见:一个更加自主、多元的新非洲正在崛起,令人充满期待。


塞内加尔共和国(简称“塞内加尔”)位于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是西非地区的重要经济和交通枢纽,素有“西非门户”之称,因盛产花生又被称为“花生王国”。该国国土面积约19.67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700万,曾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塞内加尔实施了有效的经济振兴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塞内加尔经济增速达到6.9%,成为西非地区经济增长的亮点之一。2025年1月,塞内加尔宣布将退出最不发达国家名单,联合国也明确证实已启动相关程序,预计5年后正式宣布其退出。 


一、花生王国的秘密:塞内加尔花生产业为啥这么牛?

在塞内加尔,农业可是“当家产业”,差不多有七成的人都在干农活儿。即便是这样,因劳动力效率低下,塞内加尔目前仍无法实现粮食自给。尽管如此, 塞内加尔靠着花生,硬是闯出了一片天,成了名副其实的“花生王国”。塞内加尔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国之一(其主要出口到欧洲和亚洲市场),花生及其制品出口成为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


自19世纪40年代法国殖民者引入花生种植后,宗教领袖马拉布特组织信众大规模种植,推动了产业快速发展。塞内加尔凭借热带草原气候、独特土壤条件和丰富劳动力,花生产量和出口量一直保持高位。2025/26年度,花生籽产量预计达77万吨(同比增长5.3%),显示了该产业的增长潜力,成了非洲农业的一个“传奇”。


二、多元经济:资源宝库与新兴崛起

塞内加尔国家统计与人口局数据显示,2024年塞内加尔出口总额达到39091亿西法(约合69.74亿美元),同比增长21.3%,原油、黄金、渔业、旅游齐头并进,勾勒出一个立体的经济图景。


渔业、花生、磷酸盐出口及旅游是塞内加尔四大传统创汇产业。除此之外,金融服务业也日益成为塞内加尔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渔业资源之丰

塞内加尔拥有718公里的海岸线,全国约有22万人从事捕鱼业,每年捕捞量超过40万吨。渔业是塞内加尔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6.4%。2024年,渔业出口额达到5000亿西法(约合8.8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2.8%。可以说,渔业是塞内加尔经济的“蓝色引擎”!

2.

花生产业之强

花生是塞内加尔的“经济明星”,花生及其制品出口一直是塞内加尔重要的外汇来源。全国约有400万人从事花生的种植、收购、压榨和出口。2024年,塞内加尔花生及其制品出口额达到4500亿西法(约合7.9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11.5%。中国是花生消耗大国,塞内加尔就是重要的进口国之一。塞内加尔的花生在全球市场上可是“香饽饽”!

3.

能源崛起之势

众所周知,塞内加尔的磷酸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主要的磷酸盐出口国之一。塞内加尔磷酸盐产品出口占国内出口总额的17%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曾被认为 “矿产匮乏” 的塞内加尔,近年迎来资源爆发。首个油田——桑戈马尔油田预计2025年原油产量将超过3000万桶;与毛里塔尼亚共同拥有的海上天然气田——大乌龟海上油气田也于2025年初开始产出天然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塞内加尔2025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3%,这将使塞内加尔有望成为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曾经的农业国,正积极向工业国转型,这个“逆袭”让人惊叹!

4.

金融赋能之新

作为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国家银行总部所在地,首都达喀尔银行业规模在西非国家经济货币联盟中仅次于科特迪瓦。2024年达喀尔的金融市场交易额达到20000亿西法(约合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5%。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纷纷入驻,达喀尔的金融街,可谓是西非的“华尔街”!

5.

旅游发展之魅

塞内加尔2024年接待国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群——塞内加尔石圈,美丽的玫瑰湖、世界文化遗产戈雷岛,以及建筑风格迥异的圣路易斯岛和迁徙鸟类聚集的朱贾国家鸟类保护区等等。旅游业的发展为塞内加尔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更让世界看见塞内加尔的多元面孔。 


三、历史文化之旅:跨越千年的史诗

塞内加尔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变迁与抗争,也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与传统。

01

坎坷中的坚韧不屈——从殖民掠夺到独立崛起

早在公元5世纪,加纳帝国就覆盖了塞内加尔东部地区,随后多个王国如特科鲁尔、纳马宁杜等相继崛起。11世纪,伊斯兰教传入。1445年,葡萄牙航海家首次抵达塞内加尔沿岸,开启了欧洲列强的殖民掠夺。1638年,法国人在塞内加尔河建立起第一个殖民区。二战后,塞内加尔的民族独立意识逐渐觉醒,1960年8月塞内加尔宣布完全独立,成立塞内加尔共和国。

02

非洲民主化进程典范——坚持民主选举

独立以来,塞内加尔一直致力于建立和维护民主制度,确保了国家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该国实行多党制,总统由全民直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议会成员均通过选举产生。近年来,塞内加尔通过实现党际政权的和平交替、高投票率的总统选举、民选机构男女平等的立法等措施,在民主治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03

首个举办奥林匹克赛事的非洲国家——体育突围

塞内加尔在国际体育舞台上表现活跃。尽管原定于2022年10月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的第四届夏季青年奥运会因疫情影响被推迟到了2026年,但这一决定也体现了塞内加尔在国际体育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达喀尔青奥会将是奥林匹克旗下的综合性赛事首次在非洲大陆举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04

西非最著名的穆斯林朝圣地——图巴清真寺

塞内加尔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95.4%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图巴清真寺作为西非最著名的穆斯林朝圣中心之一,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徒前来朝圣。图巴清真寺不仅是信仰的圣地,更是塞内加尔人民精神的寄托,体现了其丰富的宗教传统和文化内涵。

05

西非奴隶贸易的见证地——戈雷岛

戈雷岛位于非洲最西端,面积仅0.18平方公里,但却大名鼎鼎。自15至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占领,成为关押黑人奴隶的集中地和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戈雷岛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戈雷岛上曾经发生的罪恶将被永远铭记,成为警示后人的历史见证。


四、走进塞内加尔: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西非门户”

近年来,中塞经贸合作持续深化。2024年中国已超过法国,成为塞内加尔最大的进口来源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将目光投向塞内加尔,寻求合作机会。


农业现代化大有可为。塞内加尔是西非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2024年中国中地海外集团在塞内加尔投资建设了大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大大提升了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塞内加尔实施“2035远景规划”,重点发展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中国企业凭借在高速公路、桥梁、港口和电站方面的建设经验和优势,已斩获多个重大项目。2024年1月中国路桥承建的达喀尔快速公交BRT项目通车,成为中塞基础设施合作的典范。


数字经济前景广阔。塞内加尔移动支付渗透率达75%,拥有西非最活跃的初创企业生态,市场潜力巨大。华为与塞内加尔邮政合作建立数字金融平台,为当地居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了塞内加尔数字经济的发展。


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塞内加尔在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中国企业可以参与塞内加尔的油气开发项目,推动当地能源产业发展。另外,塞内加尔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考虑参与太阳能电站、风电场和智能电网建设,推动当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仍有多重挑战考验塞内加尔经济增长韧性。包括需要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教育普及率,特别是针对青年群体,以适应市场需求;需要改善首都与地方发展失衡,补齐偏远地区基建短板;需要加强财政整顿,控制公共债务,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有效推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出口,实现经济多元化;需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其对农业和渔业等关键经济部门的负面影响。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塞内加尔有望实现更加稳定和包容的经济发展。

猴面包树的启示 

从花生田到气田,从渔港到金融街,塞内加尔的蜕变正如猴面包树 —— 深扎大地,向阳生长。它曾被标签定义,却用多元发展打破偏见;曾受殖民枷锁,却以自主独立书写新篇。当海风掠过达喀尔的海岸线,当猴面包树的果实再次成熟,这片土地正在证明:真正的传奇,从来不是单一的故事,而是在坚韧与开放中,不断长出新的可能。

图片来源:即梦AI



END
图片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他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时会标明出处。转载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问题,请通过后台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删除相应内容。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中非民间商会公众号

微信号 : CABC2006

新浪微博:@中非民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