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当夏日的炽热在时光的流转中渐渐收敛锋芒,当清晨的微风开始捎来丝丝缕缕的凉意,当枝头的绿叶悄然染上淡淡的金黄,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极具转折意义的节气——立秋。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宛如大自然奏响的一曲序章,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收获的季节。



立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周代,立秋这一天,天子便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
少嗥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西方天神,蓐收则是西方之神,掌管秋收科藏之事。这一古老的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顺应,更赋予了立秋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历法的发展演变中,立秋的地位也愈发重要。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虽然这里说的是秋分,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古人对季节变化的精准把握。立秋作为秋季的开端,标志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收敛。

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每一候都生动地描绘了立秋时节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宛如一首优美的自然乐章。

立秋后的第一候,吹来的风不再是夏日那种裹挟着热气的热风,而是带着丝丝凉意的清风。这风,如同一位温柔的使者,轻轻拂过大地,驱散了夏日的燥热,给人们带来了久违的舒适与惬意。

随着昼夜温差的逐渐加大,清晨时分,地面和植物表面会凝结出一层晶莹剔透的露珠。这些露珠宛如大自然镶嵌在世间万物的珍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它们是秋天的眼泪,蕴含着对夏日的眷恋与不舍;

寒蝉,是秋天特有的蝉。与夏蝉的喧闹不同,寒蝉的鸣叫声更加凄凉、哀婉。在立秋后的第三候,寒蝉似乎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它们在枝头奋力地歌唱,仿佛是在向这个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