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咖啡“爆单”中国:进口额半年破2.46亿美元,碾压去年全年!
非洲咖啡“爆单”中国:
进口额半年破2.46亿美元,
碾压去年全年!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中非供应链研究院制图
一
中国进口格局:消费高地与经济枢纽主导
头部效应显著:北京(5953.89万美元)、江苏(4629.27万美元)、上海(4135.54万美元)位列前三,三地进口额合计占比59.87%。与其作为经济中心、国际交往枢纽及高消费人群密集的特点契合。
沿海经济带主导:天津、福建、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均跻身前十,凸显港口物流优势对大宗商品进口的关键作用。
产地云南的“反差”:作为国内咖啡主产区,云南进口量(110.56万美元)仅排第12位,反映出其产业重心仍在种植与加工,而非原料进口。
品类聚焦生豆:全国进口量中超99%为“未焙炒未浸除咖啡碱的咖啡”(生豆)。这印证中国已成为咖啡产业链的核心烘焙与消费市场,本土深加工能力日益成熟。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中非供应链研究院制图
二
非洲来源国:埃塞俄比亚的绝对优势与新兴力量崛起
埃塞俄比亚“一枝独秀”:2025年1-6月进口额约2.03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82.4%),其阿拉比卡咖啡凭借独特风味稳居高端市场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其2023全年进口额1.44亿美元,2024全年进口额1.02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增长势头惊人。
乌干达稳居第二:2025年1-6月进口额2779.31万美元,罗布斯塔豆以高性价比满足大众市场需求,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
东非国家集群发力:肯尼亚(740.46万美元)、坦桑尼亚(532.31万美元)、卢旺达(260.16万美元)分列3-5位。其中肯尼亚咖啡因品质优异,近年进口额持续攀升,2022年进口358.83万美元,2025年仅上半年进口额就达到740.46万美元。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中非供应链研究院制图
三
数据背后的驱动逻辑
1.零关税红利释放。中国自2024年12月1日起对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2025年7月进一步扩展至53个非洲建交国,政策直接降低进口成本,政策杠杆直接拉动了上半年的“跃升式”到港量。
2.消费端需求井喷。《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首次达到 3133 亿元,同比增长18.1%;人均年饮用杯数升至 22.24 杯。非洲作为全球重要的咖啡生产地之一,咖啡豆品质优良,价格相对适中,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咖啡的需求。
3.供应链去中间化。近年来,中国多地通过直采模式优化非洲咖啡豆进口供应链。2024年底起,头部烘焙厂(瑞幸、Manner、Seesaw 等)率先与埃塞俄比亚、乌干达产区签订 3–5 年锁价直采长约;今年东疆综保区与埃塞俄比亚农业部、贸易部合作,建立直采渠道,依托现有的地中海航运直航航线,35到40天就能运抵天津港。源头直采,还能享受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的关税优惠政策。7月16日,首单在埃塞俄比亚直采的咖啡豆,运抵天津。这种“去中间化”模式,缩短了采购周期,降低了成本,推动了非洲咖啡豆在中国市场的流通与销售,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动力。

免责声明:
长
按
关
注
中非民间商会公众号
微信号 : CABC2006
新浪微博:@中非民间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