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
三月节、祭祖节等,
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清明作为节日,
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物候变化、
时令顺序的标志,
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
-QING MING
清明节放假安排

2025年清明节放假安排:4月4日至4月6日,放假三天,不调休。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和暖的。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祭祖习俗可追溯至周代,最初为帝王贵族祭祀先人的礼仪,后逐渐民间化,成为全民参与的祭祀活动。
唐代以前,扫墓活动主要在寒食节进行,但是因为清明与寒食节的日期接近,逐渐合二为一。
到了隋唐年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融合为一个节日,形成兼具节气与人文的双重内涵。
清明时,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因此,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由于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扫墓祭祖,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是清明习俗的中心。扫墓祭祖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整修坟墓,二是烧挂纸钱。扫墓时要先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以表达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所供奉的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除了常见的美味佳肴,便是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现如今,人们倡导环保祭祀,采用鲜花祭扫、网上祭祀等形式,寄托哀思、传承文化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守护蓝天白云。
除此以外,清明还有踏青、插柳和放风筝的习俗。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有的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




清明是一个有关"生命"的节日,承载着生命价值的起点与回归线,是传承中华孝道和美德的重要节日,这个特别的节日里,安放着每一个人的思念与血脉延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思念,承载着追忆与祈愿,将我们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相连,让我们在追忆中汲取力量,找到心灵的归宿,在祈愿中锚定目标,找到前行的方向,珍惜现在, 展望未来。


编辑:王烨
初审:李明亮 段良普
终审:朱丽
遵义市青年企业家商(协)会于2016年6月22日正式成立。设有党支部、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工会,由会长刘旭飞主持商(协)会全面工作。
通过广泛吸纳,目前共有会员企业182家,涵盖房地产建筑、金融管理、白酒酿造、广告传媒、汽车销售、教育培训、住宿餐饮、高新科技等多个行业,且均在各自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强的代表性。
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致富思源,乐善好施,回报社会”的准则,积极响应号召,心怀大爱、倾情奉献,积极参与扶危助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先后获得“最佳脱贫攻坚奉献奖”、“扶贫攻坚先进单位”、遵义2020年抗击疫情“先进商会组织”、贵州省工商联2019-2020年度省级“四好”商会、2021—2022 年度全国“四好”商会、AAA级社会组织 等荣誉。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贡献了应有力量,为商(协)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