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8109025069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数据商会谈(25)为啥慢反而是快?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工作模式转化的挑战

趣商会企业服务
新闻来源: 趣商会企业服务
查看次数:2448

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3985字 快读4分钟


作者:马子业

西门子(中国)资深副总裁

中科趣商会 董事



天生懒惰的人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今天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家,却因在决策理论方面的研究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11年,他出版了《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 AND SLOW)》一书,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2012年,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此书的中文版。



在书中,卡尼曼阐述了自己关于思维与决策的许多看法,他认为人的大脑存在两个系统,他称为系统1和系统2。两个系统分别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系统1的直觉性判断不仅常常是正确的,而且在潜意识层面对一个人的所有判断(包括系统2的判断)产生影响。

有意识的 “系统2” 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经常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虽然有两个系统同时工作,但是也有不少判断是错误的,它很容易上当,存在如“halo” 、“anchoring”等效应,易受到种种无关信息的误导和干扰,导致错误的选择。

为了学习英语同时也为了锻炼自己的毅力,我读了这本书的英文原文。感觉真是文如其人。该书的文字和段落非常简单直接,你似乎只需要使用你的系统1就可以理解,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实际上需要不停调动你的系统2才能真的跟上书里的逻辑关系。而且书中的种种分析,都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从实际研究出发,发现问题及规律最后告诉你结论。但是正是因为他是心理学高手,所以这本书写的方式就是为了照顾天生懒惰的我们。

扭曲的人性

人天生是懒惰的,尤其是系统2在尽可能的回避参与决策,所以很多软件和程序系统功能设计和应用设计中,特别关注的就是照顾系统1的需求。比如我们尽量用简单的语句,用乐观的态度,首先展示好的预期,提出确定的结论等等。但是当决策的质量变得非常重要,或者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和环境的时候,只能强迫我们启动系统2,来面对可能的挑战。

这个特性在中国人身上体现的尤其强烈。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喜欢凭感觉判断一个事情是否已经做好,而不愿意按照系统设计的程序,一点一点的进行检验。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在过去的几千年中,面对的是稳定的社会结构,稳定的家庭结构,以及稳定的个人发展道路,所以在我们的整体文化中不喜欢通过系统2的调用,来对一个结果进行挑战。也不喜欢通过制定严格的规则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更不愿意明确公布每个人可以公平分享的结果,让大家可以判断事情进展的结果是否合理,而是希望大家认为一切正常。

实际情况呢?以公平为例,我们每个人都很担心不公平。一旦发现出现了不公平,中国人会非常气愤。比如最近山东发生的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件,比如某明星说自己修改考生身份的问题。

举一个非常实际的案例,中国人为什么普遍不喜欢排队呢?

按说根据系统1的提示,这应该是最公平的处理方式,不需要特别的说明,你只需要确定你前面的人是谁,只要他的事情解决了,就应该是你了。但是,在排队的时候,我们系统2很快就开始捣乱。万一负责排队的人故意让别人先进去呢?有一个人似乎就没有排队,万一这个人不负责任,让没有排队的人加塞呢?你看排队系统这么久也没有叫人进去!万一排队系统出了问题呢?这种不安的感觉,会让系统1快速采取行动:不停的东张西望,一旦有机会就要往前钻,最好是不排队直接插到别人前面。外国人也有这个问题,只不过中国因为长期资源紧张,加剧了我们的反应。


在我们设计系统流程的时候,需要特别考虑到这个问题。比如一个活动的报名方式,如果是一个西方机构组织的活动,报名的时候,一定会要求你通过必要的网络手段提供完整的信息,提交后,让你等待确认你的报名是否被接受。如果被组织者接受,在会议现场还会再次确认你的身份,给你相应的证件作为身份证明来参与后面的活动。按照我们系统1的判断,这个太繁琐了,对不对?远没有我们通过微信群的接龙的报名方式来的爽快。
 
不过,接下来让我们启动系统2分析一下,外国公司特别喜欢采用的这个流程是否应该改掉。

首先比较复杂的流程,很多路人乙就不会报名了(系统1便捷性差),这样参会人数会比较有限。而完成报名的人,都是真想参与的人。而报名人的必要信息,就会自动进入组织方的客户系统,组织方通过必要的审核流程,确定报名者确实是会议邀请的人后,再给予确认。这个过程虽然很复杂,除了保证了报名者一定是严肃的,也隐含的提醒了报名者,这个活动是严肃的(系统1锚定了重要性,但是系统1便捷性会不满),会议的实际参与率有了一定的保证

第二、报名者相关信息已经提供,在发生紧急情况下,会议组织者也可以直接联系报名人员,保证了与报名者沟通的及时性(系统1安全性)。

第三、会议组织者拥有了完整的参会人员信息,在会议现场确认参与人的时候,将非常快速,而不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必须记住所有报名人员名单。也可以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快速登录,不用很多人排队等待确认自己的身份(系统1便捷性,公平感)。

第四、事后总结的时候,系统可以快速总结出整个活动出席人员的数据,可以快速分享活动的资料,甚至可以后续继续跟踪活动的效果系统1记忆性,预期性)。

利用系统2简单分析了之后,发现虽然最初我们厌恶的一些流程,反而从系统上充分防止了更多次触发客户的系统1的负面反应,提高了会议组织的效率。


接下来对比分析,微信接龙方式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否提高了客户的整体满意度。

首先微信接龙非常方便,大家可以快速报名,甚至有些人可能根本没有看清楚你发的是什么活动,就参与了接龙(系统1便捷性满意度很高,系统1重要性低)。你作为发起人,现在只有一个人的微信号,你需要匹配通讯记录后,才能知道这个人具体的联系方式。如果这个人不是你的微信好友,只能线下添加好友,虽然这是一个加好友的好机会,不过可能会引起报名者不适(系统1警惕的感觉)。

其次接好龙了,如果临时发生调整,你会在群里通知这个活动的变化,如果报名者没有及时看群里的通知信息呢?你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邮件,电话等信息,通知不及时,报名人肯定十分不满意(系统1便捷性、安全性、公平性降低)。

第三、到了会议现场,如何确保与会者是报名者呢?因为微信名称可能不是本人,微信通讯录的手机号可能和本人现场的手机号码不一致。这些怎么处理?如果不加限制,提前报名的意义还有吗(系统1的便捷性、安全性、公平性降低)?如果是A报名,B来参加怎么办?

第四、如果为了便于资料传播,尤其是仅提供给参会人员的资料,还需要在现场再次采集参会人的信息,除增加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外,还可能因为条件所限,信息不准确,甚至因为需要照顾VIP们,导致很多人信息无法采集。会议事后的总结也很麻烦,因为信息不完整,很难落实参会人员到底可能对那些后续信息更有兴趣,议链接的效果打折扣(系统1失望的记忆,系统2对会议组织者产生持续的坏印象)。

通过这个分析看到,为了避免人们报名时引起系统1的负面反应,采用了一个最快捷的方法,对于严肃的会议,会议组织者为了达到好的效果,现场反而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来弥补。即使这样,还可能因为种种意外,持续产生引起系统1和系统2的负面反应

上述分析非常简单甚至片面,但是我们的人性的扭曲是事实,我们既懒惰又想要好东西,还多疑。所以只能发明很多复杂的程序或者数字化的工具来约束我们自己。因为多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系统理性的结果),坚持一些必要的程序是很重要的,即使最初因繁琐而抱怨很多,到最后整体上反而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减少客户或者伙伴负面的感觉(系统1的负面印象),避免因为我们懒惰和多疑的本性导致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坚持是工作模式转型的必由之路

在面对工作模式转型的挑战是,我们已经有了太多教训,因为我们的聪明和机巧,经常自作主张修改了必要的流程,反而给自己的工作留下无数的隐患,为什么在中国的ERP系统总是用起来很别扭,而外资企业仍然前赴后继的投入巨资推进整个流程的自动化?


很多机构,购买了非常好的数字化平台,或者云平台,当发现自己平常工作的习惯需要调整,需要适应系统的一些特性和要求,就进入了“抱怨模式”,认为系统不科学,不够便捷,没有自己的传统工作方式效率高,不符合自己的运行逻辑。甚至机构的负责人、老板也开始这样想,这样新系统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除非你公司实力超群,软件是定制开发,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开发一个系统,但是这样的结果只是将工作从线下移到了线上,很多优秀的系统功能估计很难自己开发出来。越花费少的系统,被抛弃的可能性越高,甚至很多耗费巨资购买的系统,被逐渐废弃的例子也不少。

这个情况的本质是系统1在起作用,懒惰和拒绝变化在起作用。如果不调动系统2来提醒你如何采取行动,这样会让你永远停留在故步自封的状态,会被那些认真改进自己的流程、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整体优化运行效果的公司或者机构远远地甩在身后。

外国企业为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少?因为系统运行之前,已经通过必要的过程让企业的老板和员工了解到,自己必须学会使用这个系统,必须调整自己的习惯,在事前让系统2充分发挥作用。

如果大家都意识到数字化系统,云平台就是买来用的,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的系统1还会下意识的感觉不爽,自己就会有意识的调用系统2,提醒一下自己,只需要咬牙坚持一下,学会用了并成为习惯就好啦!

所以坚持,依靠系统2的帮助,才是成功进行工作模式转型的必由之路。






END


 商协会在线上持续开展工作,这7步不可少
◆ 商协会没有官方网站,只能让人看到背影 - 商协会如何建设自己的官网
◆ 一次编辑3端发布 | 商会新闻工作可以如此简单高效




中科趣商会

13910035254

为商协会定制个性化的专属的数字云平台

为商协会赋能,提高秘书处效率,让成员感受到价值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