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沧海横流 我自扬帆远航——商会副会长单位内蒙古鹿王集团海外投资纪实

鹿王羊绒产业,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路筚路蓝缕,劈波斩浪,几经沉浮,在改制、重组、再重组的震荡中完成蜕变。回眸38年的成长,鹿王羊绒产业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注脚;既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改革开放自主品牌不懈奋斗的成长史;38年来,从引进海外资源到产品走向世界,从海外投资到价值链不断上升,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鹿王浙江产业园区
鹿王羊绒创建以来,先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发展模式;后来又以“不忘初心,开拓市场走出去;牢记使命,一带一路展宏图”的新思路,建立起以内蒙古本部为依托,辐射北京、上海、浙江以及非洲马达加斯加、东南亚柬埔寨等九大产业基地。公司秉承“诚信为魂、质量为本、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发展壮大为集贸工农为一体的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全球化特大型羊绒纺织服装企业,打造了享誉中国乃至世界的民族品牌——“鹿王”,奠定了鹿王公司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外“双循环”发展战略的典范企业。年产羊绒衫500万件,机织面料100万米、羊绒纱线1200吨,羊绒围巾60万条,羊绒服装50万件。其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际高端主流市场,国内1500余家终端卖场。
“春江水暖鸭先知”,“绝知此事要躬行”。
1997年中国未加入世贸组织,羊绒产品出口实行配额制,全国羊绒产品出口分配的配额不够鹿王使用。配额不足成为制约鹿王羊绒发展的瓶颈。为此,公司多次派人到国外考察、调研,最终把目标选定非洲马达加斯加共和国。1997年鹿王在马达加斯加建立了第一家鹿王羊绒海外工厂和销售中心。
另外,鹿王之所以选择在马达加斯加投资建厂,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是适宜的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完全符合羊绒针织产品的条件,车间不用暖气和空调,编织不易断线和飞毛,产品质量稳定。二是适宜的淡水资源。三是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用工成本远低于国内。四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马达加斯加具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如进入欧洲市场的特别优惠待遇;纺织品、手工艺品等其他物品进入美国市场的优惠待遇;是多个区域经济共同成员:SADC南部非洲经济共同体、COMESA东南合作组织、COI印度洋联盟,等等,都为吸引外来投资提供便利的条件。
2009年,鹿王为了快捷出口日本、韩国、香港市场,选择在柬埔寨投资建厂。柬埔寨和中国是好邻居、好兄弟、好伙伴、好朋友,政治上相互信任,政府和政党高层往来频繁,具有良好的国际关系,且有宽松、自由、开放的贸易政策;柬埔寨一地连三国、一江通五邻,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柬埔寨距离内蒙包头较近,海运日期较短,与鹿王马达加斯加公司相比,从接单到交货的生产周期可以减少一个月,实现订单的快速反应,能够大大满足客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将在马达加斯加建成3MWp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投资3000万元。这个项目建成后,对于马达加斯加来说,一方面把中国的光伏产品介绍到非洲去,另一方面可以缓减马国的电力短缺,为鹿王未来在马达加斯加的扩大再生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作为对非投资做出突出贡献的100家重点企业之一,鹿王公司成功入选了由《中国日报》出版的《中国企业在非洲》大型画册,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主席将此大型画册作为国宾礼赠送与会嘉宾,受到了与会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的一致称誉。
鹿王马达加斯加公司作为在非洲建厂规模最大、解决就业人数最多的中资企业,在国家及行业协会多次召开的大型国际国内会议上作为海外投资暨“一带一路”的典型代表受到了广泛赞誉;在七十年大庆期间,大型纪录片《守望》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特别是鹿王人在海外创业敢为人先、勇于创业的先进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在非洲投资办厂,人才培养是关键。要抓紧人才培训,加快培养一支懂投资、懂技术、懂经营管理、懂市场销售和懂当地语言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鹿王公司在马达加斯加建厂初期,工厂里的本土员工,教育水平最高的是初中文化水平,很多人甚至只有小学毕业的水平。生活的贫困,劳动力素质的落后,导致马达加斯加就业率低下,生产效率也不高。新招聘来的工人们对纺织技术毫无概念,等同于一切要从零开始培养。在鹿王中国员工的指导下,现如今,鹿王公司大部分的本土员工教育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有些人甚至可以用中文进行简单的交流。
“走出去”“一带一路”令世界刮目相看。在持续的机遇与挑战中,鹿王集团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将不断探索实践。
展望未来,“走出去”“一带一路”的浪潮还将层层推进,推动鹿王在全球市场投资、合作、发展、共赢,驶往漫漫新征程。(原上草)
来源:鹿王职工e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