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山西晋中商人的足迹
遍及沿海地区和海外
因商而起,因信仰而生
妈祖文化在晋中太谷等地逐渐兴盛
9月13日,湄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结束“天下看妈祖——全国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第八站山西晋中太谷采访。连日采访,记者发现,妈祖文化在山西的传播,与晋商的足迹有着密切的关系。晋商贸易遍及全国各地,还拓展日本、俄国等海外市场。太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原正东告诉记者,清代中叶,太谷是全国中药材的集散地,太谷广帮药商依托海运经营药材进出口生意。为保证海运平安,在与包括莆商在内的闽商往来中,他们开始了解并逐渐接受妈祖文化,继而在家乡太谷修建天后宫,将妈祖文化传播开来。“妈祖信仰出现在太谷地区并得以传播,主要是因商而起。”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报全媒体记者向绵山风景区赠送《天后圣母事迹图志》
据清光绪年间出版的《太谷县志》卷二记载,光绪六年(1880年),太谷药材行及票号、布匹、香料等商号集资,在县城北的万安寺后建天后宫。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药商在天后宫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唱戏酬神,热闹非凡。农历正月十二是太谷城内开市之日,从当天开始,万安寺和天后宫举办庙会,连唱三天戏。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天后宫位于太谷古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可见太谷商人对供奉妈祖的重视程度。当地人将天后宫前的一条巷命名为天后宫巷。遗憾的是,这座天后宫在上世纪40年代的战火中被毁。“太谷地区的妈祖信仰,以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历史渊源,成为太谷文化的一个特色元素。”原正东认为,重新挖掘太谷的妈祖文化对于开发太谷古城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介休市绵山风景区妈祖殿

▲螭首方座石碑上,刻着妈祖生平事迹和兴建妈祖殿经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晋中,除了太谷天后圣母庙、天后宫,介休市绵山风景区还有一座妈祖殿,见证了妈祖文化广泛传播。
绵山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因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而闻名。记者坐上游览车来到位于景区1400米高的一片道教古建群,一处依山而建的妈祖殿出现在眼前。据绵山风景区导游中心负责人续晓婷介绍,如今的妈祖殿是在原址上恢复修筑的仿古建造。记者看到,妈祖殿左前方立着一座螭首方座石碑,刻着妈祖生平事迹和兴建妈祖殿经过。碑记显示,清乾隆三年(1738年),介休籍皇商范毓馪奉命率船队东渡日本,为朝廷购铜。忽然遇到飓风,人仰船翻之际妈祖显灵,顿时风平浪静。由山西旅游景区志丛书编委会组织有关人员编纂的《绵山志》对此也有记载。当时,范家贸易范围广泛,建有颇具规模的船帮,常在海上往来。为纪念海神的恩德,祈求行船平安,范毓馪就在绵山修建妈祖殿。晋商大贾大多集中在晋中一带。明清时期,晋闽两地的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兴盛。妈祖文化经晋商大贾传播之后,逐渐在山西及周边省份普及了。介休当地还流传一些有关妈祖保佑晋商经营顺利、出入平安的故事。

▲妈祖殿内供奉两尊妈祖像

▲游客敬拜妈祖
走进妈祖殿,记者看到,正中供奉着两尊妈祖像。“这尊大的妈祖像是复建妈祖殿时所塑,另一尊小型妈祖像则来自台湾。”续晓婷介绍,绵山风景区自2000年全面对外开放至今,吸引不少台湾游客前来观光。惊叹于北方内陆高山上竟有妈祖殿,2005年,台中市南屯区慈龙宫将一座妈祖像赠送给绵山风景区,见证了两岸妈祖文化交流。
山西省高平市马村镇东宅村是中国传统名村,这里也有一座“海神庙”。据说是福建客商为还愿和感恩妈祖所建。村里自古流传有民谣“海神庙,大王阁,铜铁瓦、倒栽塔”,刻画了古代东宅村的社会生活场景。巧合的是,仙游县枫亭镇也有个东宅村,村民除了敬仰妈祖,还传承了北方的文化习俗,在元宵节举办庙会、游灯等,演绎莆晋两地神奇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