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资本争相入局 掘金万亿元规模银发经济新蓝海
2024年被业内称为“银发经济”元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发展银发经济,既关乎民生需求,更孕育发展机遇,是重要的产业抓手。一方面,基础性服务行业需解决养老急难愁盼问题,包括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农村养老服务等,需要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另一方面,银发经济聚焦多样化需求,有助于培育潜力产业。目前,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产品、养老金融、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产业均有所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银发经济也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例如,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不仅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智能矫形器与助行器等新型康复辅助器具也逐渐进入市场。
面对银发经济的广阔市场,各路资本纷纷入局,以房企、险企为代表的养老产业链龙头企业尤为积极。房企利用其土地资源和开发经验,涉足养老地产领域,开发集居住、医疗、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社区。例如,万科养老业务已布局全国13个城市,共储备带床项目40余个,可提供养老床位10000张以上。
业内普遍认为,在养老跨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更多细分领域龙头将不断涌现。“上市公司作为产业的先行军,在资源、资本、资金实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其对细分产业盈利性要求更高,对探索业务第二发展曲线动力更足。”和君康养事业部养老金融研究员秦婧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细分赛道将迎来更充分的竞争,银发经济供给端进一步提质升级,有望更好地满足现阶段老年群体的需求。
记者调研发现,养老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以养老机构为例,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加盟企业新开大量养老机构,一线城市的养老机构已经趋于饱和。而从二三线城市来看,养老机构仍处于扩张阶段,但也存在市场和需求错位的现象。居民仍以居家养老为主,对养老机构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同时,中高端的养老机构收费较高,对消费者来说也有一定的门槛。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也因其专业运营优势和政策扶持吸引着诸多养老群体。北京万科通州随园养老中心是公建民营的示范项目代表。“开放试运营不久,北京万科通州随园养老中心预订量就超100套房,预计在未来一年内养老中心的入住率会迅速提升。”该养老中心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但长远来看,银发经济仍是一片蓝海。一方面,资本正在全方位助力企业运营。一级市场上,不少地方推出产业基金、专项债等政策工具,来刺激市场投入和社会投资。二级市场上,上市公司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积极布局银发经济领域。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通过创新投融资方式、拓宽资金来源、完善法规制度等措施,可以为养老产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养老产业多元化融合发展。(证券日报记者 郭冀川 毛艺融)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