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优化全球资源配置的关键纽带。承载着创新使命的自贸试验区今年来纷纷开启探索模式,从负面清单到正面清单,为数据跨境流动贡献了“自贸经验”。
8月30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4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服务管理若干措施》等数据跨境政策文件发布。其中,负面清单作为首个场景化、字段级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综合考虑数据出境需求迫切的重大场景、全市重点产业布局等因素,按照“急用先行、小步快跑”原则,首批选择汽车、医药、零售、民航、人工智能5个领域率先制定政策。后续,将按照动态管理机制,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推进编制工作,成熟一批发布一批,持续优化迭代负面清单政策体系。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王飞表示,为做好负面清单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全市数据出境服务管理,目前,北京已确定“1+1+4”工作推进模式,即在自贸试验区重点改革突破、先行先试基础上,形成一套“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创新政策体系”;同步出台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服务管理18项具体措施,形成一套“全市域便利化改革工作体系”;围绕助力企业尽快有效应用,实施四项“重点落地举措”,包括统筹布局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在大兴机场临空区、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科学城前置设立并启动运行4个服务站,优化政务服务功能,拓展社会化服务领域,面向企业形成“一站式”服务能力。自2020年挂牌成立以来,北京自贸试验区坚持制度型开放与要素型开放并蓄,产业开放与园区开放并举,探索出一条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北京路径。在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看来,北京具有良好的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基础,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规模持续攀升。北京自贸试验区内又集聚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开展国际业务的经营主体,企业对数据跨境流动的需求与合规的意识和能力都在日益增强,具备了实施负面清单的企业基础。与此同时,北京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搭建了数据跨境服务平台,已在大兴、朝阳、亦庄和海淀四个区开始运营,提升了数据出境的服务能力。以北京自贸试验区(大兴)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为例,目前该中心已服务北京、上海等九省市90余家企业的近百种复杂数据出境业务场景,并在多领域形成全国首例合规出境的案例。作为北京自贸试验区和北京数字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承载区域,大兴临空区自2021年起开展数据跨境管理与服务创新工作,通过开展政策宣传、平台建设、制度创新、企业服务等方面工作,形成全方位数据跨境保障体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满群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负面清单政策的发布,大兴临空区将通过靠前服务,尽量压缩负面清单申请与备案使用流程,提高企业的申请成功率,切实将政策便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同时,结合负面清单管理要求,对原有技术支撑平台进行功能升级,打造数据跨境流通专用基础设施,探索通过技术手段降低风险的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方案,一站式实现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数据出境的事前治理、事中审计、事后监督的管理与服务闭环。“目前,我们已对接2024版负面清单可覆盖的民航、现代教育服务、酒店管理服务、医药等行业企业。我们将帮助企业进一步梳理出境业务场景,启动相应申请流程,尽快形成首批应用成果。”随着负面清单的发布,北京已构建以“首个场景化、字段级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全市域便利化改革+动态评估优化机制”为模式的综合管理体系,标志着北京已基本建立起数据出境安全治理体系,探索形成了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北京实践”。王飞表示,下一步,北京将紧密围绕北京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持续优化升级北京数据出境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以改革提升数据出境治理效能、释放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以更大勇气、更实举措助力企业发展与合规保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国际商报记者 晏澜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