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不忘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凝聚民营力量 共绘渝水新画卷

江西省新余市水北商会
新闻来源: 江西省新余市水北商会
查看次数:1153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8月9日上午,由省委网信办牵头开展的“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走在乡村大道上”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渝水区。中央和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平台、外省知名网站平台、省自媒体分会网络名人一行52人来到水北镇颖江书院和江西天凯乐食品有限公司、水北商会进行了调研和采访,商会党委专职副书记简蜂、商会副会长谢瑜、商会妇联主席敖金凤及天凯乐总经理张苏兰与调研团深入交流。



“给孩子一个看书的地方,为他们提供精神粮食”


      “知识改变命运,颖江书院改变了我。”8月9日,即将升初三的水北中学学生胡可欣趁着假期,正在颖江书院看书,“最喜欢看凯伦·凯勒的故事,对我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胡可欣家距离颖江书院并不远,步行7-8分钟便可到达。但是五年前,到这里看书却是胡可欣的一个梦。

      2019年6月1日,渝水区水北商会妇联举办了“临时半日父母”活动,从彼时水北的189名留守儿童中选出10人,成为他们的“爸爸”或“妈妈”,陪伴他们一天。

     “孩子,有什么心愿想要实现的,可以跟叔叔阿姨们说。”

     “阿姨,我没其他的愿望,我爱学习、爱看书,最喜欢的是图书馆,可是咱们水北镇没有图书馆。”站在水北商会妇联主席敖金凤面前的小女孩说出了自己的心愿。一句简单的话,刺到了敖金凤,于是她找到了时任水北商会会长邹细保,商量组建图书馆的事。而许愿的正是胡可欣。



      经过2年的筹备、建设,2021年9月,占地360平米,由水北商会投资建设的颖江书院正式开馆。书院内有各类图书2万余册,共划分课堂区、阅读区和娱乐区三类区域,其中课堂区提供了干净整洁的课桌椅,阅读区提供了琳琅满目的课外读物,娱乐区提供了数量众多的益智玩具。

      颖江书院坚持“1+2+3”模式,节假日照常开馆,满足未成年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公共学习平台需求,构建全民阅读氛围。并在原有的“为民办实事”理念的基础上,配合国家“双减政策”,针对广大学子的身心特点,设立了“阅读课堂和兴趣课堂”,定期开展阅读课和文体活动,重点开展书画创作、陶艺、刺绣、象棋益智、科技普及等特色文体活动,积极发挥公益图书馆作为未成年人教育阵地和课外学习乐园的作用,引领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



      “放学后,我也会到这里来写作业。这里环境好,很安静。”胡可欣说,暑假期间还可以听到大学生哥哥姐姐们分享大学校园故事、辅导作业、讲一些课外知识。在颖江书院服务台,我们看到了每天来这里看书的水北中学学生的建档资料,“附近乡镇的孩子也会过来看书。”敖金凤自豪地说。



 “坚守在水北,这里是根,从没有想过离开”


      走进位于水北集镇的天凯乐食品有限公司,扑面而来的香味叫人沉醉,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公司总经理张苏兰介绍,天凯乐生产许多新奇的冰淇淋,比如水北豆腐冰淇淋、“椰子灰”、珍珠奶茶、新余蜜橘冰淇淋等都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



      创建于1989年的天凯乐通过产品创新,打造多款网红产品,已成为全国性创新型冰淇淋品牌。公司年营业收入超1亿元,旺季期间员工达300多人,“我已经在这里工作6年多了,主要是负责检验工作,一个月工资有5000多元。”水北镇人付雪梅谈起在天凯乐的工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然是回家好了。”

      企业的发展壮大,让周边百姓直接受益。天凯乐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直接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户就业,间接带动就业5000余人,还吸收残疾人员就业28人,人均工资4000元以上。张苏兰介绍说,冰淇淋的生产原料也尽量从本地收购,一年消耗绿豆100多吨、糯米100多吨、新余蜜橘50多吨……为本地农产品扩大了销路。不仅如此,天凯乐公司还尽可能回馈家乡,为集镇公园加装路灯,节日走访敬老院、颐养之家,资助困难学生等。



      天凯乐重视科技创新,在产品创新和新食材使用研究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与国内外产学研合作,拥有众多优质研发成果和300多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知名品牌》《江西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全国首创“椰子灰”和水北豆腐冰淇淋,先后荣获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冷冻食品专业委员会《优秀创新产品奖》,产品一上市就得到广大粉丝和消费者们的热烈追捧,“特别是‘椰子灰’冰淇淋,成为中国首个红遍大江南北、刷爆朋友圈的超级网红冰淇淋,引领了中国冰淇淋行业的创新发展。”

      30多年了,从最初的4个人到今天的规模,从一辆自行车到处跑到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这家生于水北、壮大于水北的企业一直守持在水北,“这里是根,从没有想过离开。”张苏兰说。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乡村振兴服务队



      在新余,水北商会的分量很重。这个由138家企业、320名会员组成的商会。水北商会党委专职副书记简蜂介绍,商会按照“党建+乡镇商会”理念,引导从农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回馈故里。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贡献力量,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乡村振兴服务队。展现了民营企业“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的时代风貌,实现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商得美誉”的良好效果。

      水北商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帮扶水北镇群众每人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带动6000余名农民本地就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水北镇琴山村一直有种植油茶的习惯。在这里,油茶林分散在各家各户,村民们产出的茶油经常滞销。了解到这一困难后,水北商会捐资50万元,渝水区投入170万元,共同打造高产油茶深加工产业基地,基地采取“商会+农户”和“商会+种植大户”两种模式,为农户与大户无偿提供改造资金、技术指导、油茶籽加工、榨油、销售,提升油茶林产值,打造出高质量茶油品牌。在一系列全方位保姆服务之下,农户大户没有了后顾之忧,只需要做好油茶管护环节。带动380家农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此外,水北商会还关注乡村建设,修桥铺路、建校助学。近年来,水北商会党委引导会员捐资2340万元,援建了51个颐养之家,惠及816名老人,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商会还对该镇新建或改建的颐养之家,给予每家5万元的资助。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水北商会捐建的宝诚国学幼儿园,可容纳480余名幼儿入园。常务副会长钱小云等企业家捐助1000多万元,建设了水北中学科技楼和钱圩小学。邹细保捐款200万元连续10年资助家庭困难大学生。为改善村庄人居环境,邹细保捐资300多万元为家乡2.5公里长的村庄主干道铺上了沥青,并为家家户户修建了水泥路。老家村民的92幢楼房,每幢他都赞助了3万元。乡村振兴中,水北商会积极引导企业家抱团参与“回报家乡”活动,倾力关注美丽乡村,将使用好商会500万元乡村振兴专项经费,持续关注各村委建设情况和资金缺口。同时,商会还结合“新田计划”,成立200万元新田基金,鼓励引导家乡外出务工农民回乡种田,助力掀起农民“回流”热潮。

      “除了关注留守儿童、一老一小、奖优助学等公益事业,商会还帮扶农业种植、农产品深加工,并成立维权部、数字产业部,全方位助力会员企业和农户农产品销售。”水北商会副会长谢瑜说,现在商会还探索“以商养会”模式,推动商会发展。



     “不做好事不好意思、做点好事不够意思、多做好事才有意思。”这是在水北商会办公楼一楼展厅里的一幅标语,也是商会人的共同理念。



来源:凤凰网江西频道,新华网

编辑:吴青青

审核:简   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