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防诈宣传(第37期)丨国家反诈中心提醒

重庆市温州商会
新闻来源: 重庆市温州商会
查看次数:1170


序言:网络上,现实中各种骗局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各种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秘书处也陆续接到会员反馈,为进一步提升商会服务质量,为会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商会公众号特开设《防诈宣传》栏目。小编将定期为大家整理关于金融投资诈骗、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案例分享,提高全体会员高度警惕,谨防各种诈骗,捂好钱包,经营好企业!


商会和各大银行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会员有需要金融、融资、贷款方面的需求,可联系秘书处或点击以下链接,通过正规平台渠道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


金融服务丨拓宽融资渠道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联系人】:秘书处63817555或@秘书处所有工作人员



为进一步扩大反诈宣传覆盖面,提高广大群众防骗意识,现介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揭露诈骗犯罪手法。




什么是电信诈骗?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及仿冒、伪造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的方式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公司、厂家诈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各类机构工作人员,伪造和冒充招工、婚恋、贷款、中奖、手机定位等形式进行。




什么是网络诈骗?

     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电信网络诈骗常见手段


1.网络刷单诈骗

打着“网络兼职”旗号,以返佣金为诱饵,要求你以刷单形式做任务。

2.出借身份证件、银行账户

     自己的银行账户必须自己使用,出租和转借银行卡及账户属于违法行为。出租或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件,可能会让一些不法分子借用你的名义从事非法活动,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以及个人信用受损、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3.连接存在漏洞的风险WiFi

公共场所中的一些免密WiFi可能实为不法分子专门搭设的虚假“钓鱼”陷阱;使用一些不明“蹭网”APP时,因此需提高警惕,避免不法分子利用风险WiFi漏洞造成我们的损失。

4.点击钓鱼网站等欺诈链接

     不法分子往往通过短信或社交平台,发送利用伪基站进行伪装的诈骗短信,并附带钓鱼网站等虚假链接,诱导用户点击链接进行账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填写,导致用户的重要的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

5.虚假投资理财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发布股票外汇等投资理财信息、婚恋交友平台等渠道锁定受害人并骗取其信任,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引诱受害人加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直播课、接受“股票大神”投资指导,诱导受害人在其提供的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前期小额投资试水可获得返利,一旦受害人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并被诈骗分子拉黑,且虚假网站、APP无法登录。

6.冒充网购客服退款诈骗

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及快递信息后,冒充购物网站客服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其购买物品质量有问题,可给予退款补偿。随即提供二维码诱导受害人扫描,受害人便根据提示输入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最终银行卡的钱便被转走。或者以系统升级导致交易异常、订单失效为由,将冻结受害人账户资金,让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从而实施诈骗。

7.扫码送礼泄露信息

经常能看到“扫码关注送好礼”等宣传广告,街边扫码送礼的活动更是随处可见。很多人抵挡不住免费的诱惑,便会参与扫码领取礼品。免费礼品容易拿,其中风险要警惕。因为通过扫描二维码有可能被窃取个人信息及账户信息,使得重要个人信息被泄密。

8.使用违规收集信息App

     某些违规App打着疫情监测的名义,出现非授权、超范围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的风险,因此公众在使用相关App时,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9.网络贷款诈骗

打着“零门槛”、“无抵押”、“当天放款”等旗号,以预付手续费、预交保证金、增加银行流水记录等为由,要求先转账汇款或索要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

10.冒充公检法诈骗

     自称公检法机关或通管局、医保局,以涉嫌严重违法犯罪并需要保密等为由,索要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验证码进行“资金清算”或者让你直接把钱打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11.冒充老师向家长索要“培训费”诈骗

自称老师通过QQ或微信以培训、名额竞争为名让家长转账缴费。虽然骗子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牢记“六个一律”,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




防范知识我知道

     虽然骗子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但是只要我们牢记“8个凡是”和“六个一律”,坚持不轻信、不汇款、不透露、不扫码、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就可以保住我们的“钱袋子”。




8个“凡是”





6个“一律”







当您接到此类电话或信息,请勿轻信。如果发现上当受骗不要有侥幸心理,应当迅速保存涉案证据,并及时报案。我们都要提高警惕,预防各路诈骗!




来源丨国家反诈中心

编辑、排版丨张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