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走势不确定性明显上升。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挑战,中国企业仍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链接全球。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大在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投资,与各地区市场实现共建共赢,更好地融入全球化发展。
欧亚地区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热点区域之一。近年来,中国企业与该地区各国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持续深化,带动了本地区的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欧亚经济联盟GDP总量增长3.7%,高于世界平均增长水平。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与宏观经济部部长谢尔盖·格拉济耶夫表示,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正在创建新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要维持这种态势就必须不断地开发合作项目和实现共同投资。欧亚经济联盟经济增长潜力超过25%,其中燃料和能源、农工和林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增长潜力尤为突出。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交流互动不断加强。截至2023年3月底,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50亿美元,已完成项目营业额达639亿美元。
中国是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尼加拉瓜驻华大使迈克尔·坎贝尔表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这里有包括黄金、锂、铜、铁矿石、锰、稀土矿物等在内的矿产资源,也有大量的油气储藏以及肉类、大豆、咖啡、水果、海产品等农产品。与此同时,这个地区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和数字化转型、这也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增长。迈克尔·坎贝尔认为,在矿业、农业、林业、制造业、服务业、可再生能源和旅游业等领域,中国不仅有资本,还有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尼加拉瓜在内的拉美国家与中国在这些领域开展投资与经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哥伦比亚是拉美地区第四大经济体,自2020年以来,中资企业在哥伦比亚的投资持续增长,中国已日渐成为哥伦比亚最重要的投资国之一。位于拉美地区的墨西哥也正在成为全球热门的投资地。2023年,中墨双边贸易再创新高,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6.03%。据墨方统计,2023年,中国新增对墨直接投资1.51亿美元,存量24.52亿美元。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第一大、世界第七大轻型汽车制造商,也是世界第五大轻型汽车出口国、全球第四大汽车零部件出口国。汽车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占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的18%,也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接受领域,比率占到超过37%。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国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禀赋、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强大的投资能力,成为中国投资合作的重要伙伴。随着中东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开始关注并投资中东市场,正逐步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主动布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区,图片来源:阿布扎比港口集团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投资。中国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项目,加强了中国与阿联酋以及周边国家的产能合作和对接,提供了深度挖掘双边合作机会,助推两国产业与投资合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示范园位于阿布扎比哈利法经济开发区,距阿布扎比市中心60公里,距迪拜市中心80公里。示范园地处于自贸区,在一般情况下,园区的企业和个人无需缴纳关税、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等各种税种。根据两国产能合作发展的特点,示范园目前主要招商方向是机械制造、金属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中国和太平洋岛国的交流合作不断拓宽,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环境、防灾减灾、减贫扶贫、医疗卫生等20多个领域。太平洋岛国位于共建“一带一路”南向延伸地带,是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1992—2021年中国同建交岛国的贸易总额从1.53亿美元增至53亿美元,年均增长13%,三十多年间扩大了30多倍。近年来,中国同太平洋岛国除了在传统的资源型和旅游业的合作之外,更拓展到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等科技赋能的行业。太平洋岛国普遍对外商投资持欢迎态度,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外商投资政策。包括斐济、所罗门群岛、萨摩亚在内的国家,正积极出台更加简单、透明、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政策。政策方面的改革不仅增强了传统行业对外资的吸引力,还使得电子商务、储能行业等新兴产业选择太平洋岛国作为投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