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应对风险挑战 提高企业竞争力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
新闻来源: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查看次数:1164
#对外投资合作



在全球投资风险显著上升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正面影响愈加显著,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对风险的防控更具现实意义。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4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434.7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7.7亿元,同比增长20.4%。

然而,在增长背后,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也面临着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院长吕越表示,当前,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挑战:一是发达国家投资保护主义兴起,外资审查力度持续加强,给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部分国家频繁对外资开展合规调查,导致跨国营商环境趋于恶化,进而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的风险持续上升。三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全球债务再创新高、全球通胀持续存在等问题提高了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成本和不确定性,盈利前景面临严峻挑战。

于近日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24)》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报告认为,监管障碍、地缘政治冲突涉及的国际制裁与战争、政治局势等风险均导致我国企业面临多样风险,宏观、产业、企业层面的风险相互交织,需要企业根据投资现状、现实条件进行正确区位选择,为应对新型安全审查和经营合规风险制定预案。

相比发达国家,尽管中国企业投资“一带一路”、RCEP等国家的规模和增速表现更佳,但投资风险亦不容忽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助理研究员周学智表示,2024年度,发达经济体的整体风险明显低于新兴经济体,在20个低风险国家中占据18席。不过,他认为,新兴经济体虽然在经济基础与政治风险得分方面仍落后,但长期看,新兴经济体尤其是RCEP区域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需求的上升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增长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陈逸豪也有同感,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家和平与稳定发展的积极效应进一步释放,共建国家的平均风险略低于整体样本平均水平。东盟及东亚国家和中亚地区国家维持整体风险相对较低的水平。未来,地缘政治冲突的后续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诱发的潜在风险以及政治风险与债务风险间的联动值得关注。伴随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持续推进,共建国家间的长期互信将不断增进。

RCEP成员国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在2024年度评级中,RCEP成员国的国家风险评级得分好于整体水平,主要在于其拥有相对较好的经济基础、较强的偿债能力、良好的对华关系和稳定的社会弹性。但是RCEP成员国在经济基础、偿债压力和社会弹性指标上也出现了小幅下滑,需要进一步关注包括大国竞争等长期因素与偶发自然灾害等冲击带来的持续影响。

面临这些风险和挑战,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吕越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拓展新兴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度。在出海前,对东道国的营商环境进行深入调研,选择具有较好增长前景、较低经营风险的市场进行投资布局。其次,企业应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以合规经营规避政治风险。企业应重视合规经营,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并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减少政治文化排斥和保护主义的负面冲击。最后,企业应积极探索对外投资新模式,以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和成本。通过产业链整体出海、上下游抱团出海、品牌与技术出海等新模式,形成集群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提高对外投资的竞争力和成功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碧珺坦言,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应改变传统视角下海外投资主要遭遇的是东道国政治风险方面挑战的认识,更多地为应对新型安全审查和经营合规风险制定预案,做好准备,提高投资透明度,改进ESG实践,加强绿地投资,在价值观贸易、供应链安全、保持企业竞争力之间寻求平衡,尽量降低合规风险。(原文标题:应对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 | 作者:国际商报记者 孟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