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后卫”变“前锋”西部地区绘写开放新篇章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
新闻来源: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查看次数:1200
#西部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西部地区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政策助力下,开放的春风不仅吹度了玉门关,更拂遍西部地区的广袤土地,在洒下高质量发展“甘霖”的同时,也让昔日闭塞的内陆腹地成为生机涌动的开放前沿。


开放春风遍拂西部

日前,第六届西洽会在重庆圆满落幕并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签约重大招商项目196个,其中外资项目12个,总金额达267亿元,涉及新加坡、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西洽会期间举行的中国(重庆)—白俄罗斯经贸对接洽谈会上,超60家企业在现场达成意向性签约,涉及乳制品、饮品、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初步统计金额超6000万美元。

本届西洽会的火爆场景正是新时代重庆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一个缩影。2011年,首条中欧班列线路“渝新欧”从重庆驶出,标志着西部地区首次实现向西经陆路直达欧洲。自此,中国商品抵达欧洲的时间从40多天缩短至12天左右。此后,叠加“一带一路”倡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政策利好,如今,深居内陆的重庆已成为新的开放前沿。

毗邻重庆的四川亦是如此。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四川正按照加快“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战略定位要求,大踏步地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四川积极强化开放平台聚集功能,拓展壮大对外开放的主战场、主力军。全省50多个国家级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和121个省级开发区,引领四川对外开放。四川自贸试验区集聚了全省1/4的外资企业,产出了1/10的外贸进出口,14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成都高新区落地了68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吸引了80万高端人才和134家世界500强企业。

向西眺望,高水平开放的春风不仅吹拂川渝大地,更吹遍了西部地区的每一个角落:2023年,陕西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奋力开拓RCEP区域等新兴市场,净增有业绩的外贸企业500家,进出口总值增长8%;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往来,吸引了益海嘉里、利洁时、东瑞制药等25家外资企业入驻,业务涵盖新材料、粮油加工、航空配餐、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疆自贸试验区全面启动129项试点任务,目前已经落地实施15项,这个全国最年轻的自贸试验区正迸发着澎湃活力,让中亚乃至世界感受到这片沃土的热情……

务实举措更上层楼

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此,今年以来,西部地区多个省区市锚定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重庆要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推进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深化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加快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国际友好城市网络。”重庆市商务委负责同志在中共重庆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庆将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探索创新陆路国际贸易规则,全力推动制度型开放。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多省也着力培育对外开放经营主体,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23年,四川实施外贸主体培育专项行动,新增外贸实绩企业近1000家,组织近3000家企业参加了150多场海外拓展市场的活动。日前,贵州省商务厅组织经贸代表团走进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参展,并举办投资贸易交流会,进一步促成贵州与上述国家达成合作机制、将成果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此外,不少地区还聚力为扩大开放搭建更好平台。此前已成功举办六届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为宁夏高水平开放带来新机遇,宁夏将继续抓好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利好机遇,办好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着力打造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商事调解、法律服务、人文交流的综合型集成平台。(国际商报记者 洪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