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商会副会长、澳洲资本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CEO何逸舟应邀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海聊》栏目专访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
新闻来源: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查看次数:1346
何逸舟

商会副会长、澳洲资本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CEO




近日,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副会长、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集团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CEO何逸舟应邀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楼,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网《海聊》栏目专访。访谈期间,何副会长就中澳多领域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低碳环保领域发展机遇及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等话题与人民日报海外网记者进行了交流分享。


点击下方播放按钮收听采访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海聊》,我是主持人晓璇。今天《海聊》节目非常荣幸的邀请到澳大利亚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集团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何逸舟,欢迎何总!

何逸舟:人民日报海外网的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感谢何总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专访。我想请问您,澳洲资本我知道是从1997年进入中国,在华投资也已经20多年了,今年又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您认为,未来中澳两国在哪些领域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何逸舟:中澳两国的资源高度互补,市场相互依赖,我觉得具备长期合作的坚实基础。随着中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双方首先会在贸易层面有着更多的合作增量。

比如说澳洲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农产品,可以供应给中国广袤的市场,中国也有先进的制造业和工业制品,可以去满足澳洲的需求。此外,中澳两国在双向投资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深度的合作交流。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绿色经济等前沿技术领域。澳大利亚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启动比较早,已经具备了充足的人才和技术积累,中国有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和供应链,来推动这些领域加速发展,共同为亚太地区谋福利。

主持人:看来(中澳两国合作)还是有很多发展空间的,很多领域都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澳洲资本也曾经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您看来,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有什么新的变化?目前又遇到哪些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又应如何面对?

何逸舟: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阶段,先后经历了产品走出去、运营和团队走出去,再到当前的技术和产业全球化走出去。随着中国企业跨区域布局的程度加深,去对标国际、满足不同地区监管要求和本地化运营等这些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叠加,还有法律法规及文化的差异等,使得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面临像类似于市场准入、本地化运营和投资利润回收等多个方面的挑战。

为了加速国际化,中国企业尤其需要重视人的因素,一是要积极配备国际化的团队,在治理架构、业务水准、营销公关等方面去对标国际一流水准;二是要推动管理的本土化,聘用当地人才出任管理层,以此来加强与当地市场的共识。同时,还可以与这个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强强联合,更顺利的去拓展海外市场。

主持人:我知道您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副会长,(在您看来)民营经济当前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尤其我们知道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何逸舟:民营经济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生力军的角色,在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不断迭代,民营经济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创业创新的压力增大,但同时也迎来了政策扶持和市场扩大的机遇。国家现在不断出台政策去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了非常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的一员,我也期待能够借助商会的平台,发挥(澳洲资本)作为跨国公司的优势,去推动海内外的民营企业加深交流,在当前脱钩断链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竭尽所能的保护多年来民间经贸的成果和渠道不被破坏。

主持人:说得非常好!刚才在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您也说了,我们在绿色发展方面还是有很多的合作空间的。我们知道,在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近几年,中国的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在未来,中国低碳环保领域,您觉得还有哪些发展空间?

何逸舟:中国在碳减排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决心备受世界瞩目。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进步,中国在新能源、节能建筑、循环经济等领域将会持续引领全球发展,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政策定力也将进一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期间也会衍生出很多的优质项目和公司,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去年(2023年)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时指出,中澳两国应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经济这两个领域去拓展合作。由此可以预见,中澳双方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合作以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将会迎来全新的机遇期。

除了能源保供和绿色能源转型的合作之外,中澳之间也可以在碳足迹认证、碳资产交易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以此推动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完善和扩大。

主持人:能听得出来,何总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也是相当的有信心。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质生产力也成为一个热词,我相信您也听到了,您觉得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又会带来哪些新的机遇?

何逸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非常强大的动力,不仅加速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还会催生很多新兴行业,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站在投资的角度,可以看到有两个明确的机遇方向,一个是中国创投领域的新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使创新驱动的方向更加明确和聚焦。与之对应的那些有大规模应用场景落地预期并且符合政府政策引导方向的创新项目,它的投资回报的确定性将会提升。科技创新的焦点和重点领域也会获得更多的市场合力,为早期投资创造有利条件。结合政策趋势和产业变化,能够更容易的在项目早期做出投资决策,争取投早和投新;第二个是在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积极把握新的投资机会,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这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模式创新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海外市场。作为全球化布局的投资集团,澳洲资本也希望能发挥自身优势,在资金通道、项目资源,协助推进监管审批等方面支持中国的企业去做国际化,以此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地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主持人:今天和何总聊了这么多,听何总分享了很多。我们能够听出来澳洲资本甚至是全世界(的企业)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信心,也希望澳洲资本在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中继续深耕中国、赢在中国。再次感谢何总做客《海聊》!
人民日报海外网《海聊》栏目海报
人民日报海外网《海聊》栏目采访现场

人民日报海外网是网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是党中央机关报的外宣网站,是中国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媒体国际传播平台。包括了人民日报海外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客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B站、Facebook、YouTube等全媒体矩阵平台,覆盖超1.1亿粉丝,在全球超6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传播。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是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专门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全国性商会组织。商会成立于2011年,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业务指导单位是中国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自成立以来,积极构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纽带,与多家联合国驻华机构、各国驻华使领馆、驻华商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商会等组织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开展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

《海聊》是一档由人民日报海外网出品、结合当下热点进行深度访谈的节目,邀请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就各类热点话题进行解读。商会与人民日报海外网将通过《海聊》等系列高端栏目的深度合作,以央媒平台的影响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讲好企业发展故事,更多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品牌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助力企业品牌走向世界、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