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破除迷雾:中国产能与非洲绿色发展的双赢路径——中非共和国学者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

中非民间商会
新闻来源: 中非民间商会
查看次数:1160
发布日期:2024-05-16
来源:中国驻中非大使馆公众号

2024年5月14日,中非学者Jelani在《中非晨报》、中非潜力网等中非主流媒体发表题为《破除迷雾:中国产能与非洲绿色发展的双赢路径》的评论文章,有力驳斥了“中国产能过剩论”,现将文章全文翻译如下,以飨读者:

在国际舆论的交锋中,有关中国产能过剩的论调时有回响,特别是针对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及其电池产业。然而,这一观点不仅忽视了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更忽略了非洲国家对这些产品的真实需求与渴望。本文旨在揭示真相,为中国产能正名,并探讨其如何与中非共和国等非洲国家携手,共绘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产能过剩?实为全球绿色转型的供需匹配

首先,让我们用数据说话。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统计,2023年全球太阳能新增装机容量突破200GW大关,预计到2030年,全球太阳能装机需翻三番才能满足《巴黎协定》的减排目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国,其产能并非过剩,而是恰逢其时地响应了全球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因其高效率与成本优势,正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中非共和国:从“电荒”到“光电富矿”

中非共和国,一个光照资源丰富却长期面临电力短缺的国家,人均电力消费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0。据世界银行数据,这里超过80%的人口缺乏稳定电力供应。中国产能的“过剩”太阳能电池板若能精准对接中非需求,将极大改善这一局面。想象一下,通过中非合作项目,一座座太阳能电站拔地而起,不仅解决了照明问题,还带动了当地农业灌溉、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这是怎样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

电动汽车:解决出行难题,共谋绿色出行

转向电动汽车领域,中国不仅产量居首,更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渗透上引领潮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600万辆,占全球销量半壁江山。对于非洲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由于缺乏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和依赖进口石油,许多非洲国家的城市面临着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中国电动汽车以其续航能力强、价格适中、维护成本低的特点,恰好能解决这些痛点。通过出口和合作生产,中国电动汽车可快速填补中非市场空白,推动当地交通绿色转型。

电池技术:储能的桥梁,绿色发展的关键

电动汽车和太阳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性能电池的支撑。中国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等,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领先地位,不仅技术创新活跃,且产能充足。非洲国家若能借助中国在电池技术与产能上的优势,不仅能加速电动汽车的普及,还能解决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问题,实现电力的高效储存与利用,为实现全天候供电提供保障。

竞争力的源泉:创新与开放的市场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并非凭空而来。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法国期间所强调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2011年至2020年,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接近全球的60%,是布局环境技术创新最积极的国家。中国政府对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鼓励机制,以及对全球市场开放的态度,共同塑造了今日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过程不仅符合WTO规则,也为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结语:共赢的绿色未来

事实面前,美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不堪一击。就像许多国际人士所说的,以“产能过剩”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只会拖累全球能源转型进程。世界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绿色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紧缺。而中国正在生产世界真正迫切需要的东西。让我们打破误解,携手合作,将中国的绿色产能转化为非洲国家的发展动能,共同书写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迈向可持续未来的崭新篇章。


END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他图文均来源于网络,转载时会标明出处。转载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问题,请通过后台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删除相应内容。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中非民间商会公众号

微信号 : CABC2006

新浪微博:@中非民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