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9日,上海在外商会工作会议暨异地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走进长宁、智绘未来”活动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和长宁区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各地在沪商会、上海在外商会负责人、企业代表等350余人走进长宁,共绘未来。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党组书记、主任杨峥、副主任强鹏程,长宁区委书记张伟,长宁区委副书记、区长侯继军等出席活动。重庆市上海商会党委书记、会长韦根、执行会长陈育骏、副会长黄筱芬参加会议。
会上,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与长宁区政府签署了深化国内合作交流加强投资促进合作备忘录。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长江流域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联盟、上海在外企业服务中心分别与长宁区工商联、区科委、区投促服务中心签署合作共建备忘录。同时,举行了长宁区重点产业项目季度签约仪式,蕉内科技、机场德高等20家新引进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涵盖上海市重点产业及长宁区“3+3+X”重点产业,投资额近15亿元。
杨峥指出,异地商会日益成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区域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投资促进工作的重要推动者。目前各地在沪商会共有247家、上海在外省级商会共有29家,联系服务的会员企业近6万家,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国内合作、落实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伟表示,长宁充满了广阔机遇,作为“大虹桥”上海市域范围内唯一的中心城区,长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城区发展能级不断提升。长宁充满了创新活力,主动对接上海加快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长宁充满了温度暖意,依托“三级三系”联系服务企业机制,落实落细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构建和完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努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活动期间,长宁区相关产业部门分管领导与重庆市上海商会会长韦根(讲话摘要附后)、上海市安徽商会会长洪清华就“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开展圆桌对话,围绕在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化期的背景下,长宁区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助力企业做优做强,加快产业生态集聚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零点有数董事长袁岳围绕“商协会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主题发言,上海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代表商会分别作交流发言,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商协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会前,与会人员考察了上生新所、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和两家科技创新企业。
附件:圆桌对话摘要(根据录音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调研,深入园区、街区、社区、码头,参观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关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这是党中央,习总书记对重庆的亲切关怀和高度认可,总书记的讲话如春风拂面,让我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总书记这次重庆之行最为关注的就是如何发挥重庆独特的地理优势,打好“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陆海新通道、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张牌,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袁家军书记的带领下这四张一定会打出高质量、高水平。
作为商会组织在跨区域协同创新加速两地优质企业集聚方面发挥哪些作用?在回答发挥作用之前,我想首先还是要弄明白商会组织的定位,商会组织是有明确定位即是六大职能:党建引领,经济服务,诉求反映,权益维护,诚信自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其中我认为党建引领是根,通过商会组织的党建功能,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听党话跟党走,方向不能跑偏,同频共振;服务经济是魂,就是做好服务,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搭建服务会员企业的供需关系平台,让我们的会员企业在商会组织内有安全感,有获得感存在感。商会组织如何在跨区域协调创新,加速两地优秀企业聚集方面的作用,应该是助推而不是主导,但是助推并不代表不发挥作用,其次我感觉要发挥好作用,首先是要互相了解双方城市的功能布局、关切和优缺项,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助推发展。
对上海、重庆产业发展互通互补的思考:一是重庆是个大农村,山好水好人美,上海方面可以把生态农业,绿色生态养殖,人文景观旅游,休闲康养,引推到重庆投资发展。二是上海企业可以到重庆发展新质金融服务业。三是上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到重庆建厂生产。四是上海科技企业到重庆孵化科技成果。五是沪渝两地区县政府之间的加强对接,重庆向上海输出更多的中低劳动力资源,上海方面要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六是两地政府之间可以加强物流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商品的快速流通和贸易发展,共享市场与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提高整体竞争力。七是加强两地之间的人才培育,建立更多的教育合作项目,例如大学生交流计划,教师互访、互教和科研成果转化等,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和经验,培育更多的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八是医疗事业,重庆人多,医疗水平特别是区县,与上海差别不小,上海方面可以引进国资公司和民营资本到重庆发展医疗产业。
对长宁区发展的建议:一是大力研究发展会展产业,我们国家要向新加坡、德国学习,城市我们要向米兰学习,做大做强会展产业链,延伸产业链,优化产业链。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建立上海最大的文化交易市场或交易所。三是大力发展时尚创意产业集群的孵化与培育,使之成为长宁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