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琪:现在最大的红利在非洲
2011年,张芸琪的父亲把鞋厂开到了非洲,自那以后,华坚集团在非洲的发展超乎意料。
去非洲13年,当初的鞋厂已经发展为一个轻工业园区。张芸琪说,他们公司出海的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的一个缩影。
以下是张芸琪演讲(有删减):
随着家族企业的变迁,我们的脚步从中国的东莞走到江西,又从江西走到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可以说,我们企业的出海和成长,映射着中国企业这些年的出海和成长。
我们华坚集团于1996年在东莞成立,我父亲最早在江西做鞋,后来到了东莞也是做鞋。2011年,我们去到了非洲埃塞俄比亚,继续做鞋。然而,我们在非洲的业务不仅局限于鞋业,还涉足产业园的建设。
企业走出国门通常会遇到许多挑战,但这些困难也是机遇。2011年我们进入非洲时,去的企业特别少,我们因此获得了许多政策优惠,其中包括在埃塞俄比亚获得了2000亩土地,后来发展成我们的工业园。
我们这些早期出海的人,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复制给其他人,但我们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付出的学费是可以无限分享给大家的。
我们在非洲有一个经验教训,那就是不要过度扩张制造业工厂规模。制造业可以在非洲展开,但规模不宜过大,一两千人规模已经足够。如果你想扩大规模,可以考虑在其他地方开展业务,更换团队,并申请新的营业执照,同时还能享受一定的免税政策。
另外,无论我们去哪个国家考察,首先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工业园。如果一个国家积极推动工业化,那么它一定会有自己的工业园。在工业园里,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国家微观的经济模式,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工业园内的产业结构也可以反映政府的政策倾向。
因此,在海外投资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的行业,避免与本地人竞争,或涉及本地政府保留的行业。我们出海去投资,安全永远大于我们所有财富的积累。
未来全球最大的人口红利在非洲。非洲目前拥有14亿人口,而且出生率极高,但基本没有工业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中国人对非洲的投资已经开始从贸易向工业转型。
现在在非洲的许多国家,特别是比较稳定的国家,中国企业开设的工厂应该会遍地开花。
通过这些分享,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去海外投资是有机会的,但同时也充满挑战。我们需要尊重当地文化,遵循当地政府的政策,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应对各种挑战。

免责声明:
长
按
关
注
中非民间商会公众号
微信号 : CABC2006
新浪微博:@中非民间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