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丘之国”探索绿色出行
来源:新华社
在常驻“千丘之国”卢旺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每当记者在马路上看到摩托车和传统燃油公交车费力穿梭于山丘之间,不时还冒出刺鼻的滚滚黑烟,心里总会有一丝无奈。
▲ 这是3月19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拍摄的电动公交车充电站。新华社发(阿特林达·艾伦摄)
最近,身边的人们开始议论起一件新鲜事——首都基加利引入了几辆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听到这个消息,记者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下祖国带来的绿色出行!
尼亚布戈戈客运总站内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几十辆市内公交车和长途客车停在其中,其中一辆崭新的绿白相间电动公交车让人眼前一亮。
▲ 这是3月19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拍摄的电动公交车充电桩。新华社发(阿特林达·艾伦摄)
约3个月前,肯尼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BasiGo从中国进口了四辆电动公交车,与卢旺达3个公共交通运营商合作,在4条路线上试点运营。BasiGo与中国电动公交车制造商的合作为肯尼亚国内业务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如今这种成功模式也开始在卢旺达复制。
▲ 这是3月23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拍摄的行驶在马路上的中国造电动公交车。新华社发(阿特林达·艾伦摄)
来自乌干达的多琳·奥里沙巴去年底被BasiGo肯尼亚总部派驻卢旺达,负责当地市场。她热情友好,对未来电动公交在该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电动公交有很多优势,在环境保护、运行成本以及乘客体验等方面,无不彰显其卓越之处。”
“火山”交通运输公司的司机因诺森特·乌穆霍扎在烈日下驾驶着电动公交,到站停靠间隙,记者的卢旺达同事向他打听车的运营成本。他介绍:“这辆车在充电上的花费要远远少于加油。跑同样的路程,一辆燃油公交车加油费用超过100美元,而(电动车的)电力费用只需约30美元。”
▲ 这是3月23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拍摄的行驶在马路上的中国造电动公交车。新华社发(阿特林达·艾伦摄)
据了解,每辆电动公交车可承载70名乘客,充满电可连续行驶约300公里,充满电最多只需一个半小时。
▲ 这是3月23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拍摄的尼亚布戈戈客运总站。新华社记者 吉莉 摄
▲ 这是3月23日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拍摄的肯尼亚新能源汽车公司BasiGo在卢旺达负责人多琳·奥里沙巴。新华社发(阿特林达·艾伦摄)

免责声明:
长
按
关
注
中非民间商会公众号
微信号 : CABC2006
新浪微博:@中非民间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