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资讯丨强城有我 共赴未来——2024温籍学子家乡行活动圆满举行

为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打响“最美青春遇见幸福温州”城市IP,充分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广大温籍学子关注家乡变化、投身家乡建设,搭建服务青年返乡就业、支持家乡发展的良好平台,2月6日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团市委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温籍学子家乡行暨新春座谈会,团市委副书记雷蕾主持会议并讲话,温籍学子联络站代表37人参加会议。重庆市温州商会高度重视,组织了6位在渝温籍学子联络站成员代表参加会议。
家燕返乡观变化


通过参观中国数安港领略数字化魅力,走进温州泰昌铁塔制造有限公司感受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聆听人才政策解读细品家乡聚才良方,学子们用心用情感知家乡的新变化。
互学互鉴促交流

会上,学子们观看了《这里是温州》青春版宣传片,抽取了景点门票红包,发放了暖心年货礼包。团市委副书记雷蕾、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云为相关学子联络站代表颁发2023年度“温籍学子联盟”优秀代言人证书。重庆温籍学子联络站代表董紫来荣获2023年度“温籍学子联盟”优秀代言人荣誉。

同时,市人力社保局温州市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云为大家作“510+”行动计划政策解读。

重庆温籍学子联盟负责人董紫来发言:
重庆高校温籍学子联盟自成立以来,在团市委、重庆温州商会的指导帮助下,疫情期间统筹协调数百名学子包机返乡工作,召开覆盖17所在渝高校的温籍学生座谈会。我认为,学子联络站要不断强化学子内部、学子与温州商会、学子与温州团市委三重联系,积极履行“内联”“外交”“服务”三类职能。重庆高校温籍学子联盟将积极完善高校联络站布局与组织结构,强化服务家乡人才工作大局的能力,提升温籍学子在外求学的获得感、归属感。

重庆温籍学子联盟成员王泊勋发言:
重庆高校温籍学子联盟将温州与重庆两地的特色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使广大在渝温籍学子不仅感受到温州特色的家的关怀,也体会到重庆特色的生活烟火气息。文化是一种深沉的社会力量,关乎认同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愿温籍学子联络站能继续坚定温州文化底蕴、汲取文化特色、展现多维文化亮点,用具有温州底色的多彩文化继续向广大温籍学子传递温暖。

重庆温籍学子联盟成员吴曦予发言:
作为重庆温籍学子的成员,非常感谢团市委和重庆市温州商会对我们在渝学子的关心与帮助,对此我始终铭记在心;同时也在交流中发现了重庆温籍学子联盟目前在高校联络站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激励我们继续为之努力。此外,我就个人专业,以重庆地区的产学联动、就业相关政策为例,对温州在小众专业方向的人才引进和就业相关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在学成归来后为温州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庆温籍学子联盟成员刘浩恳发言:
以我所学习的知识产权法专业为例,家乡努力进行产业升级、引进数据产业、做好前瞻布局,使得知识产权法这一“大城市专属专业”在家乡也有了用武之地。数据作为新时代的生产要素,重要性不言而喻;数据产业的发展,创新与合规应当并举,知识产权对数据确权保护相当重要。我有两点建议。首先,学子联盟的活动应当重点关注一批因父母从商从小在外长大的温州人,吸引其回归家乡,并反向带动父母回乡,实现招商引资与人才引进并举。其次,应当注意对温州标签的正面化,类似“没有劳动法的城市”这种外界误读标签,对于人才引进工作伤害极大。同时发掘温州独特鲜明标签,在传播时利用标签吸引人才。
其他各地区的温籍返乡学子也纷纷发言,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高校联络站建设,增强学子联盟与家乡人才工作的联动。将勤勉努力、奋发有为,做躬身力行、衔泥筑巢的家燕,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赵云副主任认真倾听同学们对温州引才的问题和建议,并就“双万计划”、实习补贴、实习企业岗位设置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解答。

团市委副书记雷蕾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同学们的发言有思想、有温度、有感情,展现了当代温州大学生应有的风采,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一直以来对学子联盟工作的辛勤付出,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让我们学子联盟发展跑出龙年速度,让互动舞出龙跃态势;让服务亮出新鲜大招,继续投身温州建设的队伍中,与家乡共同奋进。重庆温籍学子联盟成员热议座谈会交流学习情况,探讨温籍学子联盟、学子联络站建设的未来规划。
精彩回顾
图文丨青春温州
编辑、排版丨张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