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聚焦两会】商会副会长谭建旗:以数字化推进成渝地区成为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后方

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
新闻来源: 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
查看次数:1118




以数字化推进成渝地区成为

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后方






     谭建旗    



市政协委员

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副会长

重庆星月广告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成渝地区农业发展具备比较优势,是西部地区农业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从古至今一直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重庆作为粮食产销平衡区,保持应有的粮食自给率,既关系到3000多万重庆人的“饭碗”,也关系到推进成渝地区成为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后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

数字农业是我国数字中国战略、数字乡村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因此,建议在重庆成立成渝高标准农田大数据平台,构建“1+3+N”体系,即一个数据指挥总中心、三个分平台(成渝耕地质量监测平台、成渝智能节水灌溉分平台、成渝农业气象服务分平台)和多个应用场景,全面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大后方。

一、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人均耕地面积紧缺、耕地数量保障压力大、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宜粮生产能力偏低等问题。2022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为19.14亿亩,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公顷,而全球人均耕地面积为0.2公顷。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0年,全国农田土壤的pH值平均下降了0.5个单位。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在提升耕地质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部分地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不足,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备,农田灌溉排涝效率低。传统的农业灌溉和施肥往往存在水资源浪费、肥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数字化灌溉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精准施肥和灌溉,避免了传统农业中“一刀切”的施肥方式,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帮助农民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三)部分地区已建高标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会受季节性因素和极端恶劣天气的影响。由于部分已建高标准农田短板暴露得较为明显,当一些极端天气呈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态势时,一定程度会影响这些地区已建高标准农田效益的发挥。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但在灾害损失评估精细化、定量化、动态化等方面仍然面临突出问题,亟需依托新技术提高农业气象灾害评估的时效性和精确度,以更好地支持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

二、政策建议

建议在重庆成立成渝高标准农田大数据平台,推动成渝地区高标准农田数字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成渝高标准农田大数据平台将聚焦各个粮食产业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打通生产、储备、市场、贸易、消费、科技全产业链,构建“1+3+N”体系,即一个数据指挥总中心、三个分平台(耕地质量监测分平台、智能节水灌溉分平台、农业气象服务分平台)和多个应用场景,具体而言:

(一)打造成渝耕地质量监测平台,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耕地质量。一是打造“成渝耕地质量监测平台”。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的不同类别土壤数据,在耕地质量监测平台上建设不同的专题内容,包括耕地应急指挥、GIS专题图集、测图监控、墒情大数据、黑土地检测等。二是加强与农业科技企业合作,通过“成渝耕地质量监测平台”,加快3S技术、空间数据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组件技术等在耕地质量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创新。三是针对天空地海获取的多源数据,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新技术,形成耕地质量天空地一体化遥感定量监测技术体系。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耕地质量的提高预计能促使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至20%。

(二)搭建成渝智能节水灌溉平台,持续完善高标准农田的配套设施建设水平。一是以农业物联网采集的数据为基础,搭建“成渝智能节水灌溉平台”,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来进行节水灌溉试点工作,对水资源数据,用水状况,灌溉情况等进行科学管理。二是合作研发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系统,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及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的重要参数,从而实现对高标准农田的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三是在平台上采取“无限电磁阀+传感器+AI”施肥方式,通过传感器收集实时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结合未来几小时天气预报,经云端人工智能计算,下发优化后的灌溉方案,控制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发指令到无限电磁阀工作。成渝智能节水灌溉平台建成后预计能节省90%的人工和40%的水肥,并使土地综合产能提升10%以上。

(三)构建成渝农业气象服务平台,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一是建设“成渝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在平台上建立对高标准农田的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推进卫星遥感、土壤水分数据融合等气象监测技术的应用。二是依托平台,开展与龙头农业企业在设施农业中的合作,采用“物联网+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方式,实现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中设施农业的精准服务。三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根据作物生理特性,进行作物灾害指标研发,在平台上构建不同生长期灾害指标体系,结合气象要素、土壤水分、遥感数据等,实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的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与预报。实现对成渝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的精细化灾害防御对策指导。成渝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建成预计能提高10%至20%的产能。




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

庆市文化产业商会(简称“重庆文产会”)是重庆文化产业首个市级商会,由全市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及文化艺术领域相关团体等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由市工商联主管、经市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的市级行业性、综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会员单位涵盖数字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文化旅游、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新闻出版、广告会展、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产业投资、动漫和影视制作等文化领域上下游产业。

2023 年7月10日,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商会以“产业为本、文化赋能、资源共享”为理念,旨在整合行业资源、汇聚行业精英,在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搭建政策宣传、交流合作、创新孵化、精准服务的战略合作平台。倡导共享、开发、合作、共赢精神,积极引导和促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推动重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不懈努力。

重庆市文化产业商会期待您的加入!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移动云平台 | 在线入会
扫码关注
带你发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