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三一重工北京北京桩机工厂
阳春三月,“忙碌”成为工业一线的关键词。抓项目、赶订单、拼生产……地方工业园区项目纷纷落地,企业生产一线干劲十足,重点行业蓄势待发。过去一年,我国工业经济承压,但稳中见韧。全年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表示,随着重点行业经营主体活力、消费潜力和产业升级动力有效释放,我国工业经济将迎来暖春,经济 “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聚焦重点行业和地区,稳住工业增长基本盘
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重点在行业,关键在地区。2022年年末工业经济下滑势头所以迅速得到扭转,重点行业、工业大省发挥了决定性支撑作用。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工业行业中有一部分行业规模比较大,占GDP比重在1%以上,比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这些行业对稳增长十分重要,我们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稳住这些行业。”
以我国增速最快、最具亮点的优势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为例。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连续14年稳居全球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连续8年产销量全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已达25.6%。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这得益于我国汽车工业清晰的战略、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始终围绕着绿色、环保、节能、可持续的生态链体系进行建设。
“新能源汽车带动了汽车行业全新的数字化产业链。”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联合汽车头部企业,成立国家级汽车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创新研究院,让数字化力量更全面、更深度地参与产业行业的各个环节中,以持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世界地位。
“要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一定要从源头抓起。那就是要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坦言。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