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妈祖文化】一碗“妈祖面”,藏着湄洲岛人最深情的祝愿

北京妈祖仁爱慈善基金
新闻来源: 北京妈祖仁爱慈善基金会
查看次数:1848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
莆田湄洲岛,一颗闪耀于山海间的明珠。

莆田湄洲岛(供图/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这里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融碧海、金沙、绿林、奇石、庙宇于一体。


莆田妈祖庙(供图/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这里妈祖文化气息浓厚,是妈祖祖庙的所在地,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莆田妈祖(供图/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到湄洲岛,感受最深的,便是这里人们对大海的那份敬畏。


纯手工制作妈祖面(供图/湄洲岛融媒体中心)

在当地,百姓在招待宾客时,有一道不可或缺的佳肴——妈祖面,这饱含着他们对大海的深情。

相传古时候,湄洲岛及沿海的渔民在出海前,家人都会给他们煮上一碗平安面,以祈求出海捕鱼的渔民平安归来。

至今,莆田还流传着这么一句童谣:“白头雉,白头雉,红线绑脰肢。”这说的就是平安面的故事,雪白细长的线面放在碗中就像一只只白鹭一样,吃一碗平安面,祈盼即将远行的亲人像白鹭一样能顺利归家。

晾晒团面(供图/湄洲岛融媒体中心)


久而久之,随着妈祖文化的不断传播,沿海人民便逐渐把象征“平安祥和”的这碗面称为“妈祖面”,而它也成为了莆田人为亲友祝寿、饯行、欢庆佳节、招待客人时必不可少的美食。

2009年,湄洲妈祖平安面被列入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妈祖面配菜(摄影/李琳)

烹饪妈祖面(供图/湄洲岛融媒体中心)


妈祖面的卖相非常好,做法更是讲究。

先用猪肉、海蛎、蛏、红菇、黄花菜等熬制喷香诱人的汤底,捞上一束上等精白的线面放入其中,煮至黏稠状,再于碗中搭配上紫菜、香菇、荷兰豆、鸡蛋、花生等配料,最后淋上香喷喷的猪油,凝结了各种山珍海味精华的“妈祖面”才算制作成功。

凝结了各种山珍海味精华的“妈祖面”(摄影/李琳)

“妈祖面”的面是手工拉制,如丝线般又细又长、韧性十足,配上颗粒饱满的花生米、咸香嫩滑的香菇、“土”味十足的鸡蛋、新近晒干的紫菜等,吃进嘴里多重口感汇聚,用料之多样、层次之丰富,满满嗦上一口就是最大的幸福。

这一碗面不光好吃又好看,每一种佐料的选用均有其独特的寓意,不论是颜色或摆放都与民间习俗息息相关。

比如:线面,莆仙方言中“面”和“命”谐音,故“长面”寓意“长命”;紫菜,有紫气东来之意,象征步步高升;花生,取意落地生根,代表子孙昌盛;鸡蛋,切成黄金条状,象征黄金万两、财源广进;豌豆,方言谐音“幼豆”,象征年轻健康;圆圆的香菇,寓意团圆……

妈祖面(摄影/林春盛)


一碗“妈祖面”,看似稀松平常,却寄托了湄洲岛人对生活最朴实热切的美好期望。


因大海而生,因大海而有所敬畏。湄洲岛上人人敬仰的妈祖如此,每逢佳节必吃的“妈祖面”也是如此。


转自:莆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