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受到疫情如此严峻的冲击之下,达索系统亚太区依然实现两位数的业务增长。这一成绩最大的贡献来自中国。达索系统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加坚定。”日前,谈及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时,达索系统亚太区执行副总裁Samson Khaou对记者说。
在Samson Khaou看来,中国的市场很大,资源很丰富,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中国的国际国内市场之间可实现良性互动和平衡发展,让本土物流的价值链、供应链有强大的依托。在这一发展背景下,达索系统可以为中国用户提供单一数字源的数字化协同平台。通过该平台,参与项目的企业可以与整个生态体系中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进行实时协同。生产商可以明确哪些零部件需要从外面采购,哪些可以依靠自己生产,从而灵活地配置生产线。
比如,达索系统在武汉参与的中国国内首个“全过程无缝衔接的数字化建筑项目”——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已成为建筑行业探索数字化建造的标杆。气象塔由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采用了达索系统3D体验平台,改变了建筑、工程与施工行业之间BIM建模软件不统一、数据标准各异的痛点。气象塔项目通过让设计、施工方共享同一个三维模型,实现“一模到底、无图纸建造”,成为中国首个建筑工程PLM平台的成功实践。
这些年,从工业制造,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再到生命科学,达索系统深度参与了中国的数字化建设。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感受到,近些年,中国工业生产的流程、体系、规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业软件从最初的“工具”逐渐演进成系统和平台,最终实现了供应链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在了全球前列。据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近期达索系统深度参与最多的领域之一。
Samson Khaou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三点经验:一是电子内置系统不断升级,改变了汽车设计制造的逻辑,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大势所趋。对于中国大多数电动汽车厂商而言,他们在智能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往往先要考虑整个供应链,思考如何让上下游协同适应这样的智慧化变革。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在汽车领域一直是一个很热的话题。对于汽车OEM厂商来说,也需要升级工程师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以适应这样的变化。
二是汽车已经不仅是一种产品,而是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汽车厂商也在转变思路,厂商越来越重视包括消费者驾驶数据在内的海量数据,去反向帮助汽车厂商对生产制造等诸多环节进行决策。
三是电动汽车厂商和城市建设要有更多的合作和互动。随着电动车渗透率持续提升,需要汽车企业和城市基建领域部门一起规划,探讨如何就近布局和建造城市充电桩。
据张鹰介绍,达索系统正在与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合作,从设计、工艺到制造,该制造商在中国和美国的分部,以及各个部门,都能在“一张办公桌上”工作,享有一个平台、一组数据、一个模型,相互兼容、互通,改变了设计生产制造的体系结构。
对于近期有关国家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是否会对达索系统的在华业务造成影响,Samson Khaou表示,对达索系统来说,核心方案在于机械设计和系统设计,EDA本身并不是达索系统涉及的领域。达索系统的平台可以整合EDA软件的数据,但达索系统本身不提供这样的应用。“我们对于所有的客户都是一视同仁,而且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保证客户的业务连续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