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时日可待
这几日,受邀考察参观了天津林海循环经济试验区和天津华臻有机肥生产厂。
所谓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典型的林下经济范围)

中国的林下经济起源于90年代,2012年国务院曾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加速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
在天津静海,300元包一亩地,在林间距很大的地面上,可开展的项目很多。林海试验区主要以发展黑果腺肋花楸、蛋白桑和其它经济作物为主。富含浆果花青素的黑果腺肋花楸,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造酒、造饮料、造酵素饮品以及提炼花青素,比蓝莓利用价值还要高。这种浆果树占地不大,成品树龄可达50年且具抗寒能力,具备在寒冷的东北地区推广的价值。
天津华臻有机肥的创始人李华董事长是一位有情怀的企业家,她做了30年的肥料出口贸易,在疫情影响下将部分重心转移至国内市场。她说,在中国做有机农业需要使命和情怀,需要坚持。在乡村振兴的大旗之下,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华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快速成长。
问及将两家企业放在一起考察的意义,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企业副会长陈艳给出的答案是:有机肥,从改善土壤环境开始农业的“绿色之旅”,对于林下经济而言,利用有机肥提高林下产品的品质和市场价值,具有极高的促进作用。
同行的,还有专程从上海来的上海月财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两位老总。他们的想法是做绿色、有机农业的全产业链,公司建立之初就按照资本运营的方式,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成长。

受邀参加活动的还有:东南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刘勇、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产业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光辉、中关村绿谷农业产业联盟副理事长赵丽春,以及日本东京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农学院教授崔晶和天津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院主任高宝岩。
这次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即将更名为中国乡村振兴开发协会)组织的“混搭考察”,给我们很多启发。
第一,在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的时候,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任务: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企业家们或可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企业发展找到新路。
第二、作为北京的商会组织,必须学会善加利用北京四通八达的信息管道,迅速收获各路资讯,快速送达会员企业及哈尔滨相关机构,为家乡引智引项目。
第三、不同组织形态的人员为同一件事情走到一起,能够快速碰撞出新的火花,会有新的收获。同样,在今后组织的各种活动策划中,将“混搭”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商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加与外部资源紧密合作的机会和成果。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