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人在北京》系列报道四 都市圈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已在2019年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之外,谁能崛起成为中国新的都市圈?政府如何克服户籍制度、行政区划、公共服务落差等制约都市圈形成的固有障碍?企业如何把握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趋势并从中发现商机?11月13日下午财经年会的一场论坛,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各述精彩。
《哈尔滨人在北京》编辑部整理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高级研究员、城市更新研究中心主任秦虹、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院长顾强、全国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会长王永平的部分观点,分享如下。

顾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都市圈时代,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他发现,现代人的跨城居住数量急速上升,比如广东,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在京津冀也已经超过了50万人,这跟过去是完全不一样的,都市圈化也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一个最主要的空间特征,促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已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四中全会里有一句话,叫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这句话好像没有提到都市圈,但是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中间出来了一个新的都市圈,过去发展四大板块,东部、西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五大区域战略,国家发改委的城市群规划一共做了19个,在城市群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区域空间概念——都市圈。都市圈发展是未来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平台。都市圈内部的发展要良性,要健康,要优质。都市圈的空心结构应该加快由中心腹地型向枢纽网络型发展,2035年中国主要的一批都市圈将成为世界上排名靠前的都市圈。但我们认为在成长型区域里,都市圈还有很大的潜力。根据研究发现,都市圈内部区域跟外部区域的落差,上海跟周边区域发展的落差是最小的,而北京跟周边区域发展的落差排名第一。经过观察,他发现,北京圈落差大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城镇体系结构的问题。比如固安,就两块形成,这样的城镇格局,从核心的城市到副中心、到节点、到微中心的结构发展还不完善。又比如,北京的金融业界从业人员,每天早上上班的人最远来自固安、廊坊市区、涿州,甚至还有怀来地区的。北京有10%的人单程上班距离42公里,单程耗时96分钟。城市规划不合理,交通网络和城镇体系网络未形成合理布局。所以,未来有多大的网络,就能够支持多大的都市圈。

秦虹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来说明人口在都市圈形成中的重要作用。美国在1920年的时候,城市化率50%,到1940年,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占了接近一半,美国目前是3.2亿人,1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有275座,百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9个。1940年的时候,2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是非常大的城市了,在美国来说,那时候它的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接近50%。到了1970年,大城市周边的郊区的人口占到整个城市人口的50%,到了1990年,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所占的人口的比重,在整个城市人口里占到了53%。它的规律非常明显,城市化率提高以后,大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开始兴起。日本在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里,日本的三大都市圈:东京、大阪、名古屋,都是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的。
当前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二三十年后,下一步大城市的更新将开始兴起,而且城市更新是个永续的过程,不会停止。秦虹还认为,都市圈一旦形成,或者开始形成,中心城市的产业将进一步高端化,科技、研发、金融、文化、创意、会展等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占比会明显提高,这时候城市里的新办公、新商业、新居住的需求量一定是大的。在这样的格局下,中心城市城市更新将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周边的城市来说,也有很多机遇,在轨道交通网通勤圈内的周边城市,级差地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原来离大城市远的地区,由于快速交通网的形成,和大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交通成本降低、通勤时间减少,这时候产业和投资的机会就会增加。另外,周边城市一定会受益于中心城市的产业分工和产业外溢,带动人工的集聚,进而对房地产带来投资机遇。在所有的周边城市里有两类中小城市可能会率先得到发展的机会,第一类是公共服务水平相对高的中小城市,第二类是有特色资源优势的中小城市。

王永平认为,房价落差是观察都市圈发展成熟度的重要参照。都市圈的发展是城市化当中非常好的一个思路,它可以解决很多中小城市人员城市化的大距离,背井离乡的大迁徙,依附于大城市周边属地的进行城市化。另外,大城市的发展由于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周边有一些新的空间,尤其是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还不成形,有的像白纸,这样有一个新的画中心化蓝图的机会,这是非常好的。我们观察的一个指标,不仅仅看大城市周边有多少人在跨城上班、生活,更多的要看周边的中小城市的房价与大城市之间房价的落差,这是观察都市圈发展是不是成熟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如果北京周边的石家庄、天津房价跟北京差不多,就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证明那里的房产有投资价值,这时候肯定会有大城市资金的进入,有优质资源的导入,有公共资源的分流、共享,比如好的医院、好的学校。但是王永平认为,很多中小城市有没有融入都市圈,商业消费的变迁也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很多小城市的领导充满着期小城市发展的产业布局,往往是大城市的浓缩版,这样没有任何吸引力。卫星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应该要在大城市的统一规划下往特色商业发展,比如建奥莱,建一些主题公园,这样的话,可能会把交通的优势转化成从事经济发展的一种原动力,而不是反过头来被吸附掉。
以上内容来源于《财经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