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市政协委员吴佩轩: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议

重庆市工商联青委会
新闻来源: 重庆市工商联青委会
查看次数:1576
发布日期:2022-01-21

居家养老模式与家庭养老模式的区别是:老人都居住家中,但居家养老模式服务的提供是由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而家庭养老模式服务的提供主体是由家庭成员。因此,我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我区的现实,并借鉴国外的一些实践,建议,要将居家养老模式作为多种养老模式的主导模式,将居家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使老人既能留在熟悉的环境,又能得到适当的生活、精神及护理的照顾,免除后顾之忧。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思考:

一、老龄化趋势加速。2020年数据反映,全国老年人口达2.43亿,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8%,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的趋势明显,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总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9.6%。重庆市的情况,压力更大,2020年数据反映,全市60岁以上老人为70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21.87%,高于全国占比数3.18个百分点,排名全国各省第五位,其中,我市老年人口中,65岁以上人数为547.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为17.08%,在全国排名第二位。归纳起来,重庆市的老年化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老龄化比较大;二是老年人口增速快(全市年均增长超21万人);三是老年人口集中在主城区(主城区60岁以上老人占全市老人总数比例为64.2%,渝东北区域占比27.29%,渝东南区域占比为8.5%);四是负担重,目前老年抚养比已由2016年的17.67%上升至2020年23.92%;五是失能老人多,资料显示,当前,失能老人占老人总数的比较为7.74%,约有54万人。

现实中,有90%的老人,是居住在家中依靠家庭成员来照料和护理,但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很难满足对日益老去的家人提供专业的照顾,而机构养老,也由于个体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也无法满足所有老人的需求,因此,我认为,政府加大对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扶持,完善社会服务休系和居家养老模式的有机融合,实现由政府规范管理,社会力量参与的居家养老模式,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从辞的责任,应是见效快,可逐步推进的一项民心工程。

二、居家养老人群的几点主要需求。我做了一些调查和分析,老年人中约有90%是住在家中,他们对入户养老服务的需求,依据调查查资料显示,大体有四类:一是照料家务,在受调人群中有58.6%的老人希望有人做饭,有52.3%的老人希望能帮助做清洁卫生,有51.6%老人希望能帮助洗衣……;二是保健、护理服务,受调人群众有72.6%的老人,希望在生病时,能得到帮助、迅速就医,有近30%的老人,希望在吃药、注射、理疗等方面获得入户帮助;三是心理安抚,特别是空巢老人,希望有人上门看望,串门聊天……;四是针对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最为需要的是上门洗澡、洗头、个人身体的护理等等。从这些调查看出,实现这些服务是需要一定的规范和技能,有些还需护理设备的支撑,并不是仅靠家庭成员或者“雇个保姆”就能全部胜任,要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针对老年人这一个特定的弱势群体,又存在家庭条件、受众个体差异、环境及需求的千差万别的情况,所以,政府应加大工作力度,支持和扶持社会力量构造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不断推进来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三、面临的一些问题。据调查,当前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不足:

1、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仍存在一些体制和政策障碍:一是政策有待完善,缺乏政府对居家养老工作的定位、具体部署和政策导向;二是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机制及配套法规不健全,支持力度有待加大;三是对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服务质量的监管薄弱;四是政府、社区与社会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的联动性不强,指导比较松散。

2、信息平台滞后,难以实现老年人的需求和服务资源的高效对接。

3、政府对居家养老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专门的支持社会机构进入家庭为老人服务的鼓励政策;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系列的规范指导意见。

4、社区还没有建立本辖区的老人健康档案,还未将居家养老工作做为一项民心工程来重视和管理,未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和实施目标。

5、缺少专业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机构,目前社会提供的多是生活服务为主,或是体检、健康讲座等常规服务。资料显示,78.5%的老人有1种以上慢性病,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对上门看病、康复护理、心理咨询、应急救助等专业性强的服务无法提供。

6、缺乏对居家养老的老人实现入户服务标准化的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体系的建立,以及政府的监管。

四、几点建议。政府要将居家养老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扶持,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紧抓好,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否则会影响居家养老这一主要的养老模式的效果,难以避免鱼目混珠,给见利忘义的极少利己者形成形成可乘之机。

1、政府要提高对居家养老模式的重视,宜将居家养老模式定位一项民心工程,确立这种模式在诸多养老模式中的首要位置,要加大宣传,利用新媒体、电视、电台广为传播“居家养老”的政策信息及服务内容,并推荐入户服务的相关专业机构。

2、政府部门要完善和加强对居家养老工作全覆盖的管理和工作体系:一是各级部门、社区要有人员专门负责居家养老工作;二是各社区要对本辖区的老人做一次调查,建立老人健康档案,掌握老人信息;三是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信息平台,让老人能及时了解,针对居家养老的信息行情、社会服务单位、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及监管措施;四是完善服务标准、评价体系监管等的制度建设。

3、要加大对居家养老模式的政策支持。一是政府要有专项资金列为扶持资金;二是要制定对居家养老的具体购买服务的规则和制度,尤其是对孤寡老人、低收入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要有相应的服务项目补助;三是要组织协调现有社会资源参与居家养老模式的体系联动;四要支持、扶持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社会服务机构,要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参与到居家养老模式工作中,可以是现有的养老、医疗、康养服务机构申到需要服务的老人家庭之中;也可以是专门为居家养老模式新建的企业和机构。

总体上,政府和服务机构是秉承“政府建平台、提目标,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志愿者参与”的关系协调发展。对参与的企业,政府应该:1是从资金支持,税费减免,2是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保护企业的利益,3是帮助开展培训等方面工作,4是政府加强监管。扶持社会力量成为居家养老的服务主体,培育具有专业水平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各级政府的重视,扶持和建设完善的样啦社会服务体系,深入到需要服务的老人居住家庭,提供可靠和高质量可负担的服务项目,才是满足80%以上的老人在家中居住同时又能享受到生活、精神及护理的照顾,从根本上提升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

重庆市工商联青委会以“听党话跟党走——引领新生代,塑造新渝商”为主题,围绕“灯塔引航”“聚力奋斗”“青蓝接力”“强基固本”“诚信友爱”五大工程,持续打造“青年渝商 成长学堂”品牌活动,充分发挥各级青委会、青商会主阵地作用,把握大势牢记使命 ,锤炼作风当好表率。

微信公众号

qwh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