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聚焦两会 | 重庆川商在发声!

重庆市四川商会
新闻来源: 重庆市四川商会
查看次数:2160
发布日期:2022-01-14


聚焦两会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近年来,重庆川商不断发展成熟,不但川商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企业家们也陆续被选举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基层,他们走访调研,了解第一手资料和情况,两会期间,他们代表一方百姓、一地企业提交议案提案、建议发声。不但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更为一方民生优化、社会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近期,川渝两地各区县两会陆续召开,商会特别开辟“聚焦两会”专栏,通过重庆川商们提交的议案、提案,展现重庆川商代表民意、参政议政的风采。



支持婴幼儿托育机构发展

刁雪梅(右)

重庆市四川商会监事会副主席

渝中区人大代表

大地生态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随着全面两孩、三孩政策的出台,托育中心逐渐增多。然而,刁雪梅调研发现,全国入托率仅为4.1%,渝中区的入托率远低于全国入托率。原因有五:1.托育服务总供给存在较大缺口,供需矛盾突出。2.新生人口增长呈下降趋势,导致托育机构生源拓展困难。3.一次性建设投入大,收支难以平衡,导致托育机构托位减少。4.托育机构收费标准较高,家长负担困难。5.托育机构良莠不齐。

鉴此,刁雪梅建议:

1.区政府牵头采购或研发智慧化托育经营和管理系统,减少托育中心自行采购和加盟的高额成本。同时企业用标准化运营体系经营托育机构,让托育中心规范起来,提升托育机构的建设积极性。

2.建议托育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共同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充分发挥“社区共治共建平台”的发展理念,实现社区托育的价值。比如:可进行由区卫健委和区妇联发起区域0-3岁儿童家庭养育问卷调查以及儿童发育筛查与评估;可进行党建链接,得到公共卫生机构的支持,还可以利用官方宣传渠道和平台做宣传,比如:智慧社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妇联等。

3.加大力度聚焦解决托育机构证照办理。

4.出台专门管理办法,加速社区托育的普及性。

5.尽快落实示范性普惠托育的奖补政策,建议纳入民生实事。6.发挥区示范性托育机构联帮带的机制,以跟岗实训、培训研讨等方式开展托育管理及服务人员的经验分享。



推动电动车充电桩建设

消除安全隐患

王万兵

重庆市四川商会副会长

渝中区人大代表

重庆市祥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随着电瓶车、新能源汽车日渐普及,由电动车充电引发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区人大代表王万兵建议,进一步加大安全用电宣传力度,规范推动电动车充电桩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

“电瓶车、新能源汽车方便实惠,备受市民群众青睐,各物业小区的电动车、新能源汽车也逐年呈现增长趋势。但由电瓶车充电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王万兵说,近年来报道的充电桩火灾事故,大都是不规范充电引发的。比如,重庆市江北区石马河街道“可乐小镇”小区造成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其起火原因,就是业主把电瓶车推到自家阳台上充电而诱发的。

王万兵认为,如何规范小区电瓶车充电,杜绝因充电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势在必行。他建议,将安装充电桩纳入城市更新建设范畴,推动充电桩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杜绝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和综合执法力度,在加大对小区居民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对物业小区飞线充电、私拉乱接电线等现象进行全面整治,营造良好的用电安全氛围。



                       

                   

打造品牌化大众化茶馆

田小川

重庆市四川商会副会长

九龙坡区政协委员

重庆博电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提出:“要把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起来”。田小川调研发现,九龙坡茶馆数量众多,以“交通茶馆”为代表的风格独特、文化特色明显的新型茶馆,也成为了九龙坡的文化新名片,但大多以棋牌茶楼和中高端私房茶馆为主,普惠型大众化茶馆不但数量相对较少,且经营同质化明显;标准化欠缺、市场混乱;行业人才缺乏,职业规范不足。

田小川建议,1.推进普惠型大众化茶馆试点建设2.加强行业标准制定与推广,鼓励所有茶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积极培育全国知名茶馆品牌,打造巴蜀文化公共茶馆品牌,成为巴蜀文化新名片。3.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支持职业学校、高等院校联动,在相关院校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专业茶馆从业人员,促进茶馆高质量发展



设立园区民事调解中心

李登方

重庆市四川商会会员

巴南区政协委员

重庆依斯特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李登方走访调研发现,巴南区有五个千亿级产业园区正在建设发展,入驻企业建设也如火如荼,但园区各入驻企业间、入驻企业与建设单位间、建设施工单位与工人间、以及入驻企业与二次引进的商户之间,时常发生一些纠纷。

因为园区没有专门的调解机构,所以,纠纷大都通过司法所调解、法院诉讼以及仲裁方式处理,比较费时费力,不利于园区及企业的发展。

为此,李登方建议由各个园区法务部门牵头,成立民事纠纷调解中心。以全市招采的方式,选择5名左右执业8年以上、有仲裁员资格的资深律师介入,帮助规范制度、高效处理园区纠纷,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推动一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