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艺史前时代
一切要从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说起,1983年2月12日,春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这就是最早的综艺节目,犹如一记惊雷,引发了中国电视传媒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重大变革。
从创立之初,春晚就是以音乐、曲艺、舞蹈、相声、小品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文艺演出,这种宏大叙事的“晚会文化”以及后来各大卫视的晚会类节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中国综艺节目形态的主流。不论是延续春晚风格的《综艺大观》《曲苑杂坛》,还是后来创新的益智竞猜节目《幸运52》《开心辞典》,又或是不少80后、90后看着长大更为多元、更为娱乐的《快乐大本营》,其实都有“晚会”的影子。
这一时期,综艺节目培养了王刚、倪萍、王小丫、李咏、何炅、李湘等一系列主持天团,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编导人才和表演人才,电视湘军同时迅速崛起,内容也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从居高临下,到注重互动,不断与人民群众拉近距离;从宏大叙事,变为纯粹的娱乐。但是从制作技术的角度来说,这很长一段时期的综艺,技术上并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
正当人们沉浸在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简单愉悦中时,《超级女声》电视真人秀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电视综艺节目的预期,打破电视机与观众之间的次元壁,观众通过互动、投票等方式第一次主动参与到节目制作的进程里。很快,综艺在“李宇春”的带领下,走向第一个巅峰,《超级女声》第二季总决选,约4亿人收看了电视直播——这个数据在选秀节目中迄今没有被打破。
《超级女声》第二季 前三甲
只有打破常态的东西才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常态是什么?春晚、心连心晚会、综艺大观、电视歌手大奖赛……端正又权威,观众腻了。但《超级女声》不一样,节目的结果有一部分完全取决于观众,随着节目进程,这些女孩们在观众的投票下、评委的点评下野蛮生长。这之后,“真人秀”作为一种节目形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也成为综艺主流。
虽说“真人秀”在形态和内容上与“晚会时期”比较有了颠覆,但从制作技术发展上来说,还是“晚会”综艺收录、场记、素材管理、后期精编、播出的那一套常规流程。直到,2012年《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
2 综艺1.0时代
摄影、舞美、灯光等方面全面提升,更多机位架设;
高素材量,低成片比(《我是歌手》大约200:1);
更精细的后期制作,1集成片可能需要20位剪辑师,反复观看1000小时的素材;
花字、特效、剪辑等后期制作手法的重要性突显出来,对声音、画质要求苛刻;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 花字制作
《我是歌手》第二季 后期剪辑
3 综艺2.0时代
2016年以后,长在屏幕里的一代崛起,综艺的“网综时代”随之崛起。以风格化包装和话题内容为主的真人秀综艺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甚至成为一个节目的看点。这时,不得不提一档现象级综艺——《创造101》,这档召集101位选手,通过任务-训练-考核,最终选出11位选手,组成偶像团体出道的节目是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它的标签还包括“话题制造机”、“热搜第一”、“朋友圈刷屏”、“全民狂欢”,开播一月即突破20亿播放量,俨然缔造出了网综时代的巅峰。
当屏幕前,全民pick《创造101》的小姐姐时,在舞台背后,《创造101》pick了索贝——当时,索贝在节目现场部署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多通道收录系统,首次200个机位同时收录,30台场记同时运作,制播技术再升级。
《创造101》可以说是国内综艺真人秀节目史上嘉宾人数最多、录制最复杂的节目之一。节目现场除常规录制外,每一次公演中,还要对101位选手进行单独直拍,这是网络时代才有的新需求。为了更好的捕捉节目精彩镜头、选手的细微表情、人物情感、台前幕后花絮等,索贝为《创造101》提供了200讯道的多通道收录系统,均以全高清1920*1080 50Hz信号实时收录,采用ProRes 422 120Mb/s 50i编码,在整个录制档期实现全讯道监听监看、帧精确录制、TC时码信息记录。
此外,现场还有30套索贝Logging电子场记系统,可以实现对现场数百台摄像机的同步信息标注,节目录制信号监看的同时,场记信息以机位对应、时码对应的方式精确同步到后台索贝素材管理服务。节目录制结束,场记信息完毕。每一个精彩画面的场记信息以标记点的方式与相应机位素材一一对应。
不同于传统综艺,网络时代的综艺还会将大量素材进行开发再利用,多平台、多渠道发布,用来搞宣传、造热点。这对后期制作的时效、流程、发布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创造101》多平台发布
《创造101》中200个机位长达数百个小时的录制+索贝Logging大量精准的场记标注信息,能够在非编编辑阶段轻松实现快捷化的标记查询、定位、挑选,这样大大提高了海量素材的综艺节目制作的效率。
4 综艺3.0时代
时间来到了2020年,在疫情之下,人们被迫居家隔离,综艺看似库存告罄、录制停滞,但“云综艺”杀出一条血路。此时,湖南广电再一次与索贝强强联手,展现出了惊人的应变和解题能力,在业内率先开启综艺“云录制”“云直播”模式。在湖南卫视《歌手 当打之年》《天天向上》“云录制”等一系列“云综艺”的风潮下,这种“云”方式已成为多家卫视、多档节目在疫情期间的选择,综艺柳暗花明。
《天天向上》云录制
以往综艺录制,都是用传统电视思维来运作,需要把大家汇聚在一个空间内,但“云录制”,打破这一限制,天南地北的嘉宾通过手机端就能参与录制,同时催生出新的节目制作流程。
以芒果TV《婚前21天》的“云直播”发布会为例,当时5组在嘉宾在不同地区,吴尊夫妇还远在文莱,面对网络环境参差不齐,还要进行多人实时互动,节目组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海量的素材拍摄与收录,或是精美的后期包装,而是多人多地、同步同屏、实时互动的问题,“低延时”“不卡顿”“高并发”成为首要要求。
《婚前21天》云直播发布会
为此,索贝提供了玲珑直播云服务,广播级的能力体现在时延低至600ms ,多人连线端内延时低至200ms内。创新的双流模式还能实现动态调整码率和分辨率,在小窗口时,每路信号使用小流保证画面流畅度和实时高保真音频,当需要观看某一路信号时,切换到全屏模式,即可推送高码率画面,在充分保证画面质量和流畅度的同时,解决了多人在同一个直播间时,手机无法承担过大的带宽压力的问题。
不同于普通直播,广电用户在直播后,还需要将单路信号收录进行后期加工制作。通过旁路推流+云上自动收录,在直播的同时可以将每个用户单路信号实时收录,方便后期制作与多渠道发布。
这样一套“云直播”解决方案可供20路以上信号实时连线直播互动,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工作中也被广泛使用,“云直播”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大小屏制作流程和技术方案的高度融合。
5 综艺X时代
随着5G、AI、AR、VR、4K/8K、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视频领域不断发展,可以预见,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将成为大趋势,正处于风口的“直播带货”类综艺就是最好的例子,观众不仅可以边看边买,还可以通过直播看到农副产品以及各种商品的成长和生产过程,直播内容和形式空前丰富。
技术带来的丰富还远不只如此,针对5G带来的广电变革,像索贝这样的国产视频技术厂商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媒体行业的落地应用,除了云直播解决方案再开综艺先河以外,索贝还有不少技术武器——以麒智AI平台为基础,已经可以提供成熟的智能剪辑、智能拆条、智能媒资等多种智能媒体解决方案,AI剪辑在国庆70周年大阅兵中首次应用就大放异彩,到了2020春晚,索贝不仅完成首次综艺节目AI剪辑,还对晚会类成片节目进行智能拆条,快速发布,呈现了崭新的制作模式;在超高清领域,在4K的基础上,索贝已经全面打通8K制播全流程,为北京冬奥会蓄势待发。
国庆70周年大阅兵 AI剪辑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视频技术已经跑在了内容创作前面,以前是视频技术为内容服务,现在技术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内容创新的速度,换句话说,就是各种黑科技有了,该怎么把它们玩起来?
“云综艺”和“直播带货”都是这样一场内容+新技术的创新实验,所以,综艺的下一个时代,一定是创作者积极寻找技术变革下内容发展新方向的结果,技术的发展,将把综艺带去哪儿?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来源:视界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