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15011043254
service@qushanghui.com.cn
商会动态

【京华莆商】执行会长潘文珍:一代莆商发展的见证者

北京莆田企业商会
新闻来源: 北京莆田企业商会
查看次数:1613


  
潘文珍,莆田秀屿人,北京好金光模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副会长、北京莆田企业商会执行会长。


  在京北的办公室,54岁的潘文珍一口莆田普通话,在他身上仍能看到父辈的朴实。围着茶几坐下,不善言辞的他拉开了话匣子,将过往打拼的一幕幕,向我们娓娓道来。

时代造就“英雄

  1975年,15岁的潘文珍普通话还说不利索,便外出讨生活。在那个以地瓜为主食的年代,背水一战,外出打拼几乎是每一个家庭生存下去的唯一条件。

  追溯新一代莆商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与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地理环境分不开。闽北山多,粮食产量丰富,外出打拼的人相对较少。而莆田、福州一带地少,无法生产水稻,只能以地瓜为主食,青壮年们纷纷外出讨生活。然而他们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能吃饱饭。

  但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造就了一代有胆识、有谋略的优秀莆商。

  潘文珍说,没有回头路的时候就是一个机遇,今年你出来了,明年你还得出来,你才会奋不顾身地去打拼,真诚地去结交新朋友。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来看,那个年代就是一个机遇。

  言谈中,潘文珍感谢当时的环境,感恩那个年代。他说,那时候没有骗子,大家都很单纯,一门心思干活,只要你真诚待人,认真做事,就一定能做好。

  可以说,潘文珍是一代莆商发展的见证者。

自由跑活 潘文珍的中国梦

  莆田无木生木,无金生金,无医生医,创造了众多奇迹。莆田忠门人素有手工制作蒸笼的传统,号称“忠门蒸笼走天下”,外出忠门人靠蒸笼起家,逐渐转入木材交易。潘文珍也是其中的一员。

  第一站闽北建阳,潘文珍做了四年的炊事员,攒工分赚取生活所需物资。之后,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蒸笼师傅的带领下,潘文珍北上西安。在西安,潘文珍住过澡堂、宾馆的走廊、学校的仓库,常与老鼠、蟑螂为伴。他东奔西跑,常常为了省钱,早起坐班车到雇主家干活,第二天才回住处。

  谈起这些过往,潘文珍笑着说,“现在大家都在谈中国梦,我当时受香港电影的影响,梦想是自己开出租车,自由地跑活。”当然,这个梦想,他到西安没几年就已经实现。

  看到笔者乐了,潘文珍大笑,“当时那么困难都能挺过来,现在我觉得什么都能接受。”

  潘文珍喜欢吃大杂烩,吃不完的饭菜他留着下顿吃,说是忆苦思甜,体会当年的生活。

生意秘诀 真诚待人

  潘文珍说,我做事的原则是——真诚待人。直到今日,潘文珍的合作商还有很多是30年前的老伙伴。他的第一桶金也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掘得。

  1983年,潘文珍听说湖北的竹子质量不错,就有了从技术向贸易转型的想法。这时,西安土壤公司正好要采购一批竹子。由于潘文珍平时待人真诚,土壤公司很快给他开了介绍信。有了这介绍信,潘文珍只身前往湖北挑选竹子就顺利多了。

  第一次试水转型成功,给潘文珍带来了甜头。也让他有了往下走的信心。他租了几亩厂子,注册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西安重兴木材经销公司,主营竹子、木材、钢材贸易。

  由于潘文珍肯吃苦,能专研,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如今,产业已向全国各省市延伸,涉及北京、辽宁、陕西、山西、内蒙古、山东、天津、吉林、四川、海南、宁夏、河北十多个省市,行业也从木材、钢贸慢慢扩展到地产、医疗、能源、矿产等。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的是,潘文珍并没有实行集团化管理。他的这些公司看起来相互毫无关系。潘文珍说,如果一个公司出现了资金链断裂,我可以迅速从各省市其他公司调配,而不让其受到影响。

  潘文珍做事谨慎,低调务实,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的产业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往前走。潘文珍说,前进要稳步,产业要健康。

  事业做大了,潘文珍却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务只有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副会长一职。“我比较忙,做公益事业可以找我,其他的社会职务我都不参与。”潘文珍如是说。

  回顾近40年的创业史,潘文珍认为自己很幸福。原因有三,一是很多合作伙伴都是自己的老朋友,这是他最大的荣幸;二是他支持了不少朋友创业;三是儿女都已长大,且都非常懂事。

潘文珍的育儿经

  采访期间,一位年轻人过来为大家泡茶。得知他是潘文珍的三儿子潘鑫,帮潘文珍打理公司业务。

  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潘文珍说,“现在的孩子比我们更难,压力太大了。我们当时上学,上午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现在的孩子,一天课程都满满的,六点多就起床走了,晚上才回来,还这个评比那个评比。我们当时只要解决温饱就可以了,炒个菜就是加餐了。”

  潘文珍这样教育子女:人聪明是好,但不要聪明过头,吃亏是福,有舍才有得。你对朋友礼让,他也会对你礼让,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在孩子面前,潘文珍用人生经验诠释舍得的哲学精华。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家和万事兴”。潘文珍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夫妻过日子跟找合作伙伴是一样的道理,一定要真诚,过日子要相互迁就。只有家庭和谐了,公司才能稳步前进。”

  采访过后,潘文珍正好接了个电话,忙于业务的他只好抱歉的失陪,让其儿子儿媳陪着大家用午餐,以及下午的行程。

  “你现在公司负责哪一块?”趁着吃饭的时间,笔者问潘鑫。

  “我主要负责秦皇岛和天津公司。”

  “你接手这两个公司后,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经营理念和爸爸的有冲突?”

  “我爸的管理理念很超前,在这方面他是指导我的工作,我还需要向他学习。”

  不可置否,老一辈莆籍民营企业家在经营中已将公司规模化、规范化,他们的实战管理经验让新一代莆商很难超越。正如莆田民营医疗行业大佬詹国团在接受采访时自豪说出的一句话,“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第二代在规模、想法和实力上超越第一代的。”

  下午的行程,潘鑫和挺着大肚子的媳妇一直开车陪着笔者一行。虽是90后,但其身上,已经颇有父亲的影子。严谨低调,看不到富二代的奢华和骄傲。

  我们能看到,在这悄然而过的时光中,老一辈莆商正逐步退出商业舞台,新一代莆商正在崛起。


汇聚莆商智慧力量,搭建莆商互助平台,弘扬莆商“精、勤、俭、孝”精神,整合莆田各方资源,传播莆田妈祖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优秀的服务型、创新型、公益型社会组织不懈努力,为首都北京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家乡莆田“以港兴市、产业强市”战略目标作贡献!


欢迎关注北京莆田企业商会公众微信:bjptqysh_dy

商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三环东路36号环球贸易中心B座1602—1603室

电 话:010—56939988

传 真:010—5693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