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6GANA主办,上海科技大学承办的6GANA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沪召开。中科院院士、张江实验室主任、上海科技大学书记李儒新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做了主旨演讲。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华为无线业务CTO、华为Fellow童文,IEEE Fellow、上海科技大教授、上海雾计算实验室主任杨旸等多位行业专家做了专题演讲。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接入方式,参加人员达300多人.
李儒新在会上说,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遵循“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的规律,在5G正在积极建设发展的今天,6G的研究在全球已全面展开,但6G的研究目前处于早期阶段,需要更多开创性的创新研究,这就需要大家有开放的思维和心态,多方的沟通交流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6GANA联盟是针对6G和人工智能融合趋势,由产业界、学术界携手合作创建的6G创新理念交流和协同的平台,建议大家从驱动、需求、挑战、关键技术和生态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思考和顶层设计,共同推进网络人工智能所涉及的科学领域、关键技术、产业落地等核心问题的解决。
邬贺铨在会上表示,6G研究要有新思路,无线空口技术和网络技术需要有新突破。6G的研究不是简单的十年一代循环,对6G的研究创新比任何时候更重要,6G时代中国要努力在原创性技术上有贡献。6GANA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要将现在基于云AI的应用转到网络AI的应用,即希望网络具有内生智能,很多大数据和AI处理就在网络内完成,成为原生支持AI训练和推理的平台,生成AI模型,为各类AI应用提供服务。好处是降低时延、提升效率,数据在网络内完成分析,有利于数据安全。网络AI的作用可以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帮助网络实现智能化运维;另一方面,网络AI可以实时提供更多大数据分析,支撑更准确的人工智能决策。
黄宇红提出,6G目标是实现L5级自动驾驶网络,面向消费者和垂直行业客户提供全自动、零等待、零接触、零故障的创新网络服务与ICT业务,打造自服务、自治愈、自优化、自演进的通信网络。
童文博士认为,6G将催化AI革命,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走向成熟,而6G将成为普惠智能服务的使能器,如当下以通用CPU处理器为主的芯片体系将逐步走向以GPU为代表的AI芯片所取代;AI还将颠覆现有的软件开发体系,软件开发将从人类编码的软件1.0进入由数据编码的软件2.0时代。
杨旸表示,6G将以多层次算力及时服务每个用户,因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在应用过程中依赖于中心化的云端计算资源,制约了算法的部署和使用范围,限制了人工智能应用的运行速度。 在算法方面,微型人工智能着眼于降低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和延迟时间,利用模型剪枝与量化等技术,在不损害算法功能的条件下缩小现有的算法模型。在硬件方面,微型人工智能通过设计专用的人工智能芯片,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特性,将更多的计算能力集成到更紧密的物理空间中,以更低的功耗和延迟来训练和运行人工智能算法。
6G需要构建开放融合的新型网络架构,实现通信 、算力、数据和行业智慧在网络内的深度融合,使得6G网络原生蕴含并支持泛在AI应用、网络安全可信、数据治理和隐私保护,构建全新的6G网络生态和用户为中心的业务体验(2B/2C)。据介绍,6GANA是针对这一技术趋势而成立的开放性产学研平台,通过思想的碰撞,提炼6G网络如何通过连接智能实现智能普惠所面临的技术、产业、生态上的挑战,为未来6G Network AI技术领域在研究、标准、产业培育等方面工作的推进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