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从人力资源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这些政策重大利好!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极简版要点如下:

■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
■ 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
■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0万亿元。
■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 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 减税降费2.36万亿元。
■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 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
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和工作部署
■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
■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 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 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推动利率持续下行。
■ 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 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
■ 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
■ 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
■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 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 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
■ 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
■ 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 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
■ 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
■ 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
■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
■ 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
■ 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

■ 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
■ 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 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
■ 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而至于为什么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说:
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很多人还不清楚中央历次会议反复提及的“六稳”、“六保”到底指的是什么,就再跟大家说明一下:
“六稳”指的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首次提出“六稳”是在2018年7月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
“六保”分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是在2020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的情况下提出。
“六稳”和“六保”的指向一致,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以上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总览,作为人力资源行业第三方媒体,我们接下来带大家从人力资源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企业、就业有哪些重大利好政策!
01
就业成最大目标
“就业”共在报告中出现了39次之多,超越往年的高频词“人民”(27次)成为今年报告中的最高频词。

报告指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02
鼓励灵活就业
低收入人员社保自愿缓缴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
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03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今年为企业减负超2.5万亿元

报告强调,要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放水养鱼,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
原本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包括:
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
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
降低工商业电价5%
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

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
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
04
强化对企业的金融支持
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
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

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
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05
优化营商环境
提倡共享经济、平台经济
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
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疫情防控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中国政府网、优科达产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