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分享|《疫情下企业复工后的员工心理应激反应干预》郝云
文章作者/内蒙古伊泰煤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企划部高级经理 郝云
《疫情下企业复工后的员工心理应激反应干预》

一、心理应激反应
通俗地说,心理应激是指人由于遭遇到对自身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付的环境因素而产生的紧张和精神压力。比如出现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症状。
(一)心理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
1、警觉期
面对警报、险情和命令,警觉期正常的反应是提高警惕、神情专注、动员潜能、蓄势待发。
如果反应迟缓、动员不足、粗心大意、麻痹轻敌,进不了警觉期,就会被敌人轻易击垮,进而犯错误。
如果对危险过分在意,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完成任务。过度焦虑的人,或震惊之下呆若木鸡,或慌张之下提前走火,是没法战斗的。
2、抵抗期
进入抵抗期的正常反应是高效、有目的地执行任务,处理险情和问题。忙而不乱,灵活选择和处理优先事项,注意效果,大量而又经济地消耗体力与资源。
如果没有正常进入抵抗期,则会产生忙乱或乱忙,判断草率或犹豫不决,情绪不稳,不能与别人简明扼要地沟通,不知自我保护。
3、衰竭期
理想的情况—得到充分休养,或顺利完成任务而凯旋,可能不会进入真正的衰竭期。积极的动机与情感可以预防衰竭并加速恢复的过程。
不利的情况—任务艰巨,胜利遥遥无期,甚至没有完成好任务,屡经挫折。负性的动机与情感,可能会使我们过早、过长时间地受到衰竭状态的折磨。
一旦进入衰竭期,轻者会有虚弱、疲惫、淡漠、抑郁等身心不适,重者可能导致严重而持久的躯体和精神障碍。
(二)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可以是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其结果可以是适应的或不适应的,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应激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认知评价的影响,成为刺激物与应激反应之间的中间变量,此外,还包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的影响。
1、焦虑
处于现在信息迅捷的时代,来之不同方面的信息会让我们更快地了解疫情和肺炎的症状,同时也会让我们更加容易焦虑和不安,例如只要有信息说某某药物有“效果”立马遭到哄抢,这些都是人们焦虑反应。
另外,焦虑会导致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适,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相似,因此会增加焦虑。
2、疑病
在焦虑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出现“疑病”症状,过分关注自己是否患病。例如,频繁测量体温,稍有升高便怀疑自己感染了病毒,总想去医院检查,在当前是不理智的行为—不但会占用医疗资源,还容易让自己陷入交叉感染的风险中。
3、惊恐发作
在“疑病-焦虑-身体反应-更加焦虑”的负向循环中,有些人可能会出现更加激烈的应激反应,就是“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时,人们会感到身体完全不受控制,害怕自己得了严重的心肺疾病。但实际上,惊恐发作不会引发心脏问题。
(三)心理应激反应的自我判断
以下几种表现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自己是否陷入过度的“应激反应”:
1、行为层面
活动力增加或减少;
很难交流,无法听进疫情之外的话题;
情绪激动、易怒、经常和人争吵;
没办法休息或放松,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
无法正常工作,每过一会儿就得看看疫情进展;
经常哭泣;
高度警惕,过度担忧,看到任何相关消息,都要转发给周围的人;
回避引起(创伤性)回忆的地点;
心思都在疫情上,做事的时候,容易发生事故。
2、身体层面
肠胃问题;
头痛,身体其他部位酸痛;
视觉障碍;
体重减轻或增加;
出汗或发冷;
震颤或肌肉抽搐;
容易被吓到;
慢性疲劳或睡眠障碍;
免疫系统疾病发生。
3、情绪层面
感到英勇、欣快或无敌感;
否认现实;
焦虑或恐惧;
抑郁;
愧疚;
冷漠;
悲伤。
4、思维层面
记忆问题;
失去方向感、时常困惑;
思维过程缓慢;
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决定事件的优先级、无法做决定;
失去客观性。
5、社交层面
自我隔离;
责备自己,感觉自己渺小,什么忙也帮不上;
难以给予他人帮助,或难以接受帮助;
无法享受乐趣,无法忍受任何娱乐活动。
上述这些症状,都是我们面对创伤事件的正常反应,一般会随着事件推移逐渐缓解。如果这些症状中有几项并超过一个月,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时,就有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四)疫情应激状态下心理应对的方法
1、情绪调节
(1)接纳情绪
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适度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疫情的警惕,因此我们不必刻意压抑或完全否定,一味地抗拒情绪会使自己更加沉浸在负面思维和情绪中。
(2)学会宣泄,给情绪一个宣泄通道
宣泄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能够减缓事件对人的消极影响,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通过倾诉、运动、听音乐、哭泣、自我关怀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2、行动策略
(1)了解新型冠状病毒
(2)选择性接收信息
(3)维持正常健康的生活作息规律
(4)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不让自己太闲
(5)避免做出重大的人生决定
(6)传递积极信息
(7)做好个人防护
3、认知策略
(1)挑战引发焦虑的念头
(2)与不合理思想斗争
(3)正向思维
(4)改变认知,跳出思维怪圈
4、身心放松法
(1)腹式呼吸
(2)着陆技术
(3)肌肉放松法
(4)蝴蝶拥抱
(5)正念冥想
5、寻求专业帮助
当因当前疫情形势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应激障碍,请找寻专业帮助或拨打心理热线电话。
二、管理者及应急响应人员如何应对
1、管理者及应急响应人员需要做的事
(1)让应激反应较大的员工减少工作,放慢工作节奏或循序渐进地增加工作量,并持续关注他们的状况。
(2)通过轮班、强制休息、间歇休息等措施,避免应急一线的员工压力超载或耗竭。
(3)鼓励开放地表达情绪,接纳情绪而非压抑情绪。
(4)积极、坦诚地与员工谈你对事件的看法,让他们知道你在与他们一起面对困难。
(5)持续向员工提供你了解的准确的信息,帮助大家找回控制感。
(6)正视疫情已经造成的损失,但应鼓励并引导员工将焦点放在如何提升未来的工作表现上。
(7)面对员工的沉默抵抗或激动情绪,保持冷静,不急于解释,先回应员工的情绪。
(8)关注团队中正在面临其他压力(如家庭、经济、疾病等方面的压力)的员工,如有需要,推荐他们使用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
(9)作为管理者,你也需要觉察和关注自己的应激反应,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支持员工,并为员工做出示范。
2、管理者及应急响应人员避免做的事
(1)否认疫情危机正在发生,或认为危机已经过去。
(2)拖延行动,期待疫情的影响会自行消退。
(3)随意地通过语音告知坏消息或转发不准确信息链接。
(4)让处于悲痛或激动状态的员工驾车或从事有安全风险的工作。
(5)简单宽慰员工“很快就没事了,没什么大不了。”
(6)给出你无法做到的承诺。
(7)把你推测或有主观意见的信息当作事实告诉员工。
(8)把受影响员工的应激情绪反应(愤怒或责难)当作针对你个人的。
(9)用过于官方的或“外交辞令”的方式与员工沟通。
(10)因为发生的事情责任他人或者把错误都归因于自己。
三、如何让员工保持正常工作秩序
1、让愤怒和委屈的感受被看见。
2、适当地表达你的感受和底线
3、保持团队沟通畅通、工作流程清晰,工作节奏稳定。
4、现场办公,通过可见、有效、具体的应急防护措施,满足员工对安全的需求。
5、线上办公,加强沟通与联络,除了必要的工作信息交流,也要向同事传递关怀,不要让6、任何一个同事成为“孤岛”。
7、让员工们清楚地知道组织目前面临的状况和困境,组织需要他们。
8、让员工清楚地知道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对组织的意义和价值。
9、让员工们清楚地知道,他们具体需要做什么。
10、让员工们知道,组织的存在对疫情、人类、社会、社区、环境有何种意义和价值。
11、让员工们知道组织内他人的工作及其进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目前形势得到一定的控制,但紧接着将引来进入恢复生产后大面积的防控难度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近期的学习和整理了以上资料,分享给大家,以科学、客观的认知应对疫情,积极开展各项生产活动。同时也和所有从业者,尤其是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学习应对疫情下心理应激反应的相关知识,在生产中正确指导,以期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事实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应激是有两重性的:
1、如果有备而战,勇气和信心充足,胆大心细,既弘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又讲究科学理性,我们就能减少无谓的损耗和牺牲。
2、如果我们把处理危机当成升华精神,磨练意志,加速成长,承担责任,当成成就业绩的机遇,那么我们不仅会有超常的水平发挥,还会获得在舒适生活中不可能有的人生洗礼和感悟。那样的话,衰竭会离我们远去,强健崇尚的人格会巍然挺立。
参考文献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心理防护实操手册》(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专用版),黄雯
3、《战疫情:企业员工安心手册》,北森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