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景崧:桂林灌阳人,中法战争时主动请缨上战场,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盘踞在越南境内的土匪刘永福(广西钦州人),改编为清军,与苏元春岑毓敏联合作战,赢得了鸦片战争之后,清国与列强历次战争中唯一一次胜利,甲午战争时,唐就任台湾巡抚,拒绝承认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条款,组建“台湾民主国”,就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统,率领台湾军民抗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战争仅仅维持了七天,逃回桂林。惹来生前身后一连串骂名,朝廷因他抗旨而罢免其官职,大陆历史学家认为他有台独嫌疑,台湾学者嫌他胆小。晚年他在故乡研究桂剧,资助康有为讲学,倡导新学,在广西体用学堂任教,培养出了马君武和邓家彦——两名同盟会创始会员。61岁病逝榕湖畔。他的故居大部分现在变成了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楼。一小部分,为现代桂林文人创办“静观茗楼”,作为民间文化交流场所。
2、苏元春:广西蒙山人。清末广西提督,戍守边关20年,鸦片战争以来,清国与列强的战争均以失败赔款高州,唯有苏元春领导的中法战争取得胜利,但历史把功劳全记在他的副手冯子材身上,百度百科甚至把冯子材的照片当做苏元春,欺骗了广大网民。战后,他修筑大小连城,令边界安宁了三十年。后因奉旨与英国人勘定广州租界,为慈禧背上卖国黑锅,被同乡,两广总督岑春煊弹劾入狱,最终屈死在新疆,死后慈禧为他平反。
3、岑春煊:广西百色西林人,壮族,云贵总督岑毓敏的三子,庚子事变,他任甘肃布政司(副省长),救了逃出北京的慈禧,他率先提出立宪制,推动了清末预备立宪,出任山西巡抚,创办山西大学;出任两广总督,创办广东陆军小学堂(即后来的黄埔军校),民国以后,“二次革命”时期就任护法军政府总裁主席,成为国民党的创始人之一。后遭孙中山排挤,民国九年推出政治舞台,把他的旧居,桂林雁山园无偿献给广西政府办学校。自己则到上海做寓公。他任官一地,必兴教一方,一生创办新学二十一所,晚年还在上海创办了一所“襄勤大学。”1932年,岑支持十九路军3万银元投入淞沪抗战。1933年病逝于上海。
4、陆荣廷:广西武鸣人,壮族,青年时期在中越边界做土匪,后投奔唐景崧的景字军,抗击法军,战后随苏元春守边关,清末升为广西提督,辛亥革命后率军响应,宣布广西独立。将省会由桂林迁南宁后,统一两广,维持了岭南十年安宁无大战事。袁世凯称帝,陆荣廷出兵湖南讨袁。终于迫使袁退位,但后世大陆学者把功劳戴到蔡锷头上,(蔡锷只是在云南宣布反袁,未发一兵一卒,而手中仅有2万人马,都是烟枪兵。
5、孙中山:出生广东香山,美国公民,日本黑帮“黑龙会”会员。1921年(民国十年),借助粤军陈炯明反对陆荣廷治理两广的情绪,发动粤桂战争,迫使陆荣廷下野,帅粤黔滇混合军到桂林宣布“北伐革命”,因湖南主席赵恒锡不肯借道,孙不敢贸然出兵,在蒋介石建议下,借口陈炯明叛变,回师广州。孙走后,广西各路军队争抢地盘,全省陷入混战长达4年,史称“民十政变”。
缺了李白,北京历史不完整。现在首都博物馆在展示北京地方历史时,忽略掉了这个城市最关键的两个历史人物,一是1927年,北伐军总参谋长白崇禧,帅军击溃北洋军阀张邦昌,占领北洋首都北京城标志着北伐革命胜利;二是1945年,抗战胜利后,接管北平市,出任北平行辕主任的是李宗仁。
8、黄绍竑:容县人,他面见孙中山,获得七军编制,将新桂系融入国民党,使之成为党内最大的实力反对派。28岁就任广西省主席,前后只干了五年,这五年间,在梧州创办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1929年,领导中国第一座现代城市规划,先于首都南京的新建设完成新梧州建设。中国大面积城市规划始于1929年南京《首都计划》),到2014年,各地当年的规划成果已无踪影,而黄紹竑主持建设的梧州城市,完整保存至今。黄紹竑在任期,还完成了广西全省公路规划,并实施了柳州公路与新城市建设。1930年中原大战后,黄紹竑脱离开广西,后出任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内政部长等要职。为新桂系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帮助李宗仁成为副总统,1949年和谈失败后留居北京。1966年遭受政治迫害,两次自杀,最终死于非命。
9、黄旭初:容县人。黄紹竑离桂后,接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十九年,严禁军队向地方摊派,大力发展工农业、航空业、科技和教育,把广西建设成“模范省”。由于他实行的广西开明政策,抗战时期,广西接纳了大批沦陷区难民,难民中不乏文人名士,一时间桂林成为文化城。他强制推行全省国民义务教育,兼任广西大学校长。他所创办的学校最特别的是“女子工艺学校”,专收公务员家眷入学,学习手工制作,目的是,戒除麻将和八卦。1949后,黄旭初寄居日本、香港,被聘为台湾国策顾问。1975年病逝于香港。
10、伍廷飏(1893—1950)容县人。曾任国民广西省政府主席及广西、湖北、浙江等省建设厅厅长等职。他在黄紹竑广西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柳石路、鱼峰路、文笔路、驾鹤路等公路,并在1928年柳州大火之后对柳州城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初现柳州现代城市之雏形;创办了农林试验场、公医院(柳州第一座西医院)、图书馆、平民工厂、柳江日报、广西酒精厂(“中国创办酒精业最大而最早者”)、机械厂、砖厂、电力厂、制革厂等,使柳州一度成为民国时期广西的工业中心;在帽合山修筑了柳州第一座机场;招募北流、容县等地农民到柳州沙塘、无忧、石碑坪三地移民垦殖,建设新农村,等等,对柳州乃至全广西的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50年3月18日在柳州病逝。